如果你與楊晴雯初次見面,並不會覺得他與常人有什麼兩樣。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的右手與左手上臂萎縮,右腳則是由支架輔助行走。

若你進一步聽他描述這一路走來的艱辛,你才知道,他因為從小患了小兒麻痺,所以走得比別人辛苦,但憑藉堅定的意志,他成為引領臺中榮總邁向e化的CIO。

用左手寫程式,寫出自己的一片天
楊晴雯的自傳開頭中寫到:「民國53年出生在彰化市,為家中的長男,隔年罹患小兒麻痺,導致右側手腳萎縮無力,行動不便須由支架輔助行走,左手上臂萎縮……」

看來輕描淡寫,但身體上的阻礙,讓楊晴雯遇到比別人更多的困難,就連走路都容易摔倒、只能用左手寫字、打字,因此打字的速度比別人慢,尤其他選擇跨進資訊領域後,更必須天天與電腦為伍,但他只能用左手寫程式。

從成功大學資訊工程所畢業後,楊晴雯便選擇進入臺中榮總資訊室工作,他表示,當初的考量其實很簡單,只是因為臺中榮總離家最近,也因為這個決定,讓他跨入醫療資訊的大門。

楊晴雯在臺中榮總的工作,一開始是擔任管理師職務,負責IBM大型主機MVS系統和SNA網路管理工作,過程中經歷完成MVP/SP版本到XA版本的轉換。

從管理師、組長、分析師一直到擔任主任職務,在臺中榮總成立25年的歲月中,他就參與17年的IT建置歷史,從第一個醫學影像儲存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第一套乙太網路上線、面臨2000年資訊錯亂危機的Y2K系統轉換,一直到近期的轉換大型主機、建置無線網路和行動醫療。

回首17年的資訊化歷程,楊晴雯同時面臨著人事的來去。在工作的過程中,雖一直有許多進入科學園區的工作機會,但他考慮再三後還是決定推辭。他覺得在醫院中的生活比較單純,雖然工作壓力很大,但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尤其當一套套系統在手上完成建置時,所帶來的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

積極進修學習,樂於為人師表
在榮總工作的過程中,楊晴雯仍不斷進修學習,並完成博士學位,另一方面,他也兼任學校教授,因為對他來說,其實教書也是一種學習。

在工作一年多後,楊晴雯便申請獲准至成功大學電機所攻讀博士班學位,由於工作不能間斷,因此必須利用補休方式進修,每一周要花1~2天的時間至台南,而上課的時間便集中在星期五、六。

那時候,為了要趕上8點的課,常常星期五一早就得搭5點的火車前往台南。這樣的生活約過了兩個月,由於兩地奔波加上身體不適,有一天晚上,他突然覺得很苦很苦,心中便浮現放棄的念頭,但念頭一轉,他告訴自己,不如先唸完一年再說吧!也因此,他給了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而經過了約6年的通車生涯,也完成了學業。

回想那段日子,楊晴雯說,事情開始時往往會很辛苦,但人有一種天生的本能,只要不害怕困難,就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然後努力適應和找到可以繼續下去的方式,自從那一次經驗後,他就再也沒有過放棄的念頭。

在教學經歷上,楊晴雯曾經在國立勤益工專、東海大學資訊系、中興大學化工系等學校兼任講師和教授職務,並從1999年開始於逢甲大學資訊系所任教至今,教授資料庫設計、影像處理等課程。

上課時,他常會試著丟出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此外,由於有許多實務上的經驗,就可以將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告訴學生,無形中也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起是否因為和學生相處而能保持年輕的心?楊晴雯沉思一回,然後笑著回答,自己其實是個調皮的人,對很多事情仍充滿好奇,「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心不曾老過,所以也不曾有過「變」年輕的感覺吧!」

e化無止息,帶領臺中榮總迎向行動醫療
臺中榮總e化的腳步一直相當快,在1989年電腦尚未普及的時代,醫生就能透過電腦自己輸入醫囑,並陸續完成PACS系統、學術網路系統、全院緊急群呼系統、醫院主管決策資訊系統、平衡計分卡、電子病歷等系統導入。

楊晴雯去年接任主任後,便積極規畫一度停擺的大型主機轉換工作,另一方面,由於看好行動醫療的未來發展,也開始著手相關計畫。

臺中榮總率先在去年完成無線網路的建置,除了門診之外,無線網路涵括所有院區。楊晴雯表示,由於住院太過無聊,過去還曾遇過病人拖著點滴走到護理站借用電腦,為了解決類似的問題,於是興起這樣的規畫,提供病人使用無線網路。

由於無線網路布置完成,臺中榮總從去年也開始導入行動護理站系統,並於今年添購40臺行動護理推車,預計年底會增加至120臺。行動護理推車是在護理推車上安裝一臺觸控式平板電腦,而電腦會透過無線網路連回主系統,因此護理人員就可執行所有在護理站的作業,包括護理記錄、抽血給藥資料,以及藥物資訊等。

楊晴雯表示,有了行動護理推車之後,護理人員就可以不用在病房和護理站之間來來回回,不僅提高作業效率,也讓護理人員可以在病人身邊待久一點。此外,醫護人員也能透過Skype和護理站聯繫,以即時回報所有狀況。

除此之外,行動護理推車也將結合標籤讀取器應用,預計在病人、藥袋、血袋和試管上都會貼上標籤,當護理人員要輸血或是讓病人服藥時,只要將讀取器直接讀取病人身上的標籤和血袋上的標籤,就可得知是否為正確的血袋。

以往輸血時,為了防止輸錯血而必須確認再三,通常一袋血就必須經過「3讀5對」的流程,即必須由3個不同的醫護人員,進行5次的讀取。楊晴雯表示,這樣的作業不僅相當繁瑣,且透過人為作業仍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當作業流程固定後,因為太熟悉反而容易疏忽,如果最後一關不慎出錯,或者遇到像是病人睡錯病床等特殊情況,難保不會發生醫療疏失,但藉由資訊化,這些人為疏失都可降到最低。

除了發展內部的行動醫療,臺中榮總也計畫進一步擴大到外部的遠距醫護上。臺中榮總去年與三軍總、萬芳、北醫共同申請M臺灣計畫,為唯一通過該計畫的醫療團隊。

目前臺中榮總仍在執行的另一項重大作業,即是將大型主機轉向開放架構。楊晴雯表示,現階段先從周邊的系統開始進行,包括電子病歷、護理資訊系統、住院/出院/手術摘要,以及PACS系統等,下一步則將進行門診、住院和急診三大系統。

然而,要擁抱開放架構,臺灣榮總必須面對的另一項挑戰,即為將3家榮總的資訊系統整合成一套系統。楊晴雯表示,走向開放架構,各家榮總資訊系統架構的差異性也會更大,要如何同時整合3家系統和轉向開放架構,將是一大挑戰。

資訊化的腳步只會越來越快,工作量也只會越來越重,面臨不斷而來的挑戰,楊晴雯對工作的態度,如同對他的人生一般,「只要不害怕解決困難,困難自然就會越來越少。」楊晴雯充滿自信地說。文⊙許雅婷

CIO小檔案-楊晴雯
臺中榮總資訊室主任
●學經歷: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博士畢業,於1989年進入臺中榮總資訊室,先後擔任管理師、技術組與系統組組長、分析師,於2005年升任主任。目前還擔任逢甲大學資訊系所兼任教授、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評選委員

公司檔案-臺中榮總
●員工人數:2000人
●資訊部門人數:34人
●每年IT預算:約1億元
●IT部門分工:分為應用程式設計、系統管理、技術與通訊3組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