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想要一份工作謀生,沒想到一頭栽進電腦的世界「就著迷了」。渣打銀行資訊長呂芳仁說起當年跨入資訊領域,覺得人生總是事事難料,但處處都有驚喜。這樣的感受,正如渣打銀行宣布收購新竹商業銀行的那個當下,令人不可思議。

「渣打銀行收購新竹商業銀行,是極為機密的事情」,呂芳仁說,即使是他這樣的高階主管,事先也無從得知任何消息,直到新聞揭露的那一剎那,都還以為只是外資入股而已,沒想到這宗收購案是真的。

集團CIO當頭棒喝,原來渣打是這樣驅動業務發展

今年初,呂芳仁首度跟集團資訊長做簡報,洋洋灑灑的簡報資料中,盡是渣打銀行收購新竹商業銀行之後所必須做的系統整併工程與功能提升計畫等等,結果,集團資訊長聽了只問一個問題:「這些事情可以為渣打銀行帶來多少營收?」面對這個質疑,呂芳仁的口袋裡沒有任何可以因應的答案,不過,這個震驚卻也當頭棒喝,讓呂芳仁感受到一個資訊長原來是這樣在驅動業務發展(drive business)。

IT要與公司的營運目標結合,類似這樣的話過去常常聽到,但是沒想到,渣打銀行真的是這樣在做。呂芳仁說,渣打銀行在全球各國的IT團隊時常開會,除了例行性的會議之外,幾乎每一周,甚至是每一天都有事情要討論,包括集團成員必須配合的事項以及彼此之間的交互支援、經驗分享等等。

「在例行性的簡報會議上,各國資訊長必須跟集團資訊長簡報的內容,居然是該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渣打銀行的業務分析,」這樣的思維與做法,跟傳統的IT工作報告實在差異太大,對於呂芳仁來說,又是一個震撼彈。

「現在,身為渣打銀行的資訊長,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IT,而是要控制成本,要把最大的資源用在可以賺錢的地方。」呂芳仁說,一個好的IT部門運作,應該是可以隨時因應景氣,而有不同的因應策略與做法。

過去,IT部門的願景,或許是要開發最好的系統平臺,但最好的系統是否就一定可以幫公司賺錢,答案當然是不一定,那麼,「IT部門的願景,應該就是把公司的願景『成為全國獲利最佳的銀行』當成願景」。

呂芳仁的轉變,其實是決定離開證券交易所的那一刻,就已經逐漸萌芽。2年前,新竹商業銀行董事長吳志偉極力邀約,經過一番內心掙扎之後,呂芳仁揮別了16年來的舞臺,接任新竹商業銀行資訊長一職。當時,呂芳仁就要求自己必須要有所改變,因為民營銀行所面對的市場競爭如此激烈,IT必須警覺到商業環境的變化與影響,所要做的不應該只是支援,更要具備商業的眼光與思維。

然而,對於大多數的IT人來說,這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做生意原本就難,即使對生意人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現在,要一個做IT的人,拋棄過去的習慣,然後用業務的頭腦來做IT,」呂芳仁不諱言地說,突然間要做到這兩種層次的轉換,本來就不容易。

IT主管要把自己當成CEO,而不只是CIO

如果想要從IT導向的思維,轉換成商業的角度思考,呂芳仁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去想如何讓IT與業務結合,而是要把IT視為業務單位,」才能把心態轉換過來,否則,IT部門過於技術導向,跟外部的電腦公司又有什麼不同。同樣地,「對於資訊部門主管來說,必須把自己當作CEO,而不是CIO」。

如果去問CIO明年度的工作計畫,各行各業的任何一個CIO,可能講的都是大同小異,終究脫離不了哪些設備要汰換,系統功能要提升,或是應用軟體要修改等等,但林林總總的工作計畫中,是否都直接與公司的業務發展有緊密的關係,就不一定了,「做IT的人,必須認清技術只是支撐業務發展的一個環節。」呂芳仁說。

對於呂芳仁而言,從新竹商業銀行的資訊長,變成渣打銀行的資訊長,不只是公司的名稱換了,也不只是大老闆換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腦袋也要跟著換,而且還要換得更快,才能因應組織的變動、商業環境的變化。

渣打銀行收購新竹商業銀行之後,一連串的整併就此展開,兩者之間的落差,凸顯了雙方的互補性,以及彼此之間的差異。對於呂芳仁來說,「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每天都在學新的東西。」他說,渣打銀行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銀行,在全球60多個國家都有分行,不論是技術、產品、服務、風險管理、資本規模等,都比臺灣本土的銀行強很多。

「你能想像嗎,渣打銀行在臺灣,光一個風險管理部門,就已經有數百人的陣容,」呂芳仁說,最近這一兩年來,臺灣本土的銀行都在忙著因應新巴賽爾協定,但是對於渣打銀行來說,這些風險管理行之有年,已經融入日常生活中。舉凡人力不足的問題,一般的思維,可能是人力不夠就添加人手即可,但是在渣打銀行,人力不足的問題,就會從風險的角度去想,進而評估這個人力不足所帶來的風險是什麼,發生的機率有多少,可能會造成的損失是多少,補足這個人力的可能性等,經過這些具體的量化評估,才會決定如何因應人力不足的問題。

面對渣打銀行的收購,新竹商業銀行的大多數員工,雖然是與外界一起得知這個消息,不過從此成為渣打銀行的一份子,每個人的心情都是雀躍的。這宗收購案,讓渣打銀行的營運據點,從原本的3個分行增加到86個;而新竹商業銀行則從一個區域性銀行躍升為國際性銀行。

從客戶導向的角度,決定銀行系統整併的做法

呂芳仁說,2年前接任新竹商業銀行資訊長一職,其實就已經料想得到新竹商業銀行遲早會被收購,在政府鼓勵整併的情況下,新竹商業銀行的營運規模很難獨立存在,被併購只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沒想到這件事情發生得這麼快,而且還是被一家外商銀行買走了。他揶揄自己說:「年輕的時候,大學畢業了,就想找一份外商公司的工作,還一度到HP面試,但終究沒有成功,現在老了,卻是這樣的因緣際會,成了外商公司的一份子。」

渣打銀行近幾年不斷在全球收購,除了收購新竹商業銀行之外,也買了美國運通銀行以及韓國第一銀行、巴基斯坦聯合銀行等等,呂芳仁說:「渣打銀行長期以來的收購經驗,已經自己養成一個專業的收購團隊」。在收購新竹商業銀行的過程中,也展現精確的判斷力,渣打銀行以每股24.5元收購新竹商業銀行,最終並取得95.4%持股,在臺灣市場的營運策略,也從金字塔頂端客群向下延伸,目前的客戶數高達200多萬。

面對兩家公司的整併,IT系統如何取捨,向來都是整併過程中備受矚目的一環。呂芳仁說,一般的做法,通常是二選一,而且是以大吃小的方式來完成IT整併,當然有的銀行整併,也有兩套系統獨立並行的做法。渣打銀行與新竹商業銀行的整併,卻完全脫離這兩種模式。

「渣打銀行與新竹商業銀行的整併,從來沒有從IT的角度思考,完全是客戶導向的做法,」呂芳仁說,整併的角度定調之後,IT的取捨就簡單了,基本上,就是把客群區分為企業戶與個人戶,企業戶所使用的企業金融系統,不僅是渣打銀行的強項,對於臺灣的企業用戶來說,也將因此有機會運用到渣打集團遍布全球的通路服務,當下毫不考慮,就決定使用渣打銀行的企業金融系統;消費金融方面則正好相反,一方面是因為渣打銀行過去在臺灣的市場策略,是鎖定金字塔頂端的客群,因此,消費金融業務的客戶群相對比新竹商業銀行少,另一方面消費金融系統往往需要因地制宜,在地化的需求比較大,最後,決定沿用新竹商業銀行的系統。

今年7月,渣打銀行與新竹商業銀行的整併正式生效,除了所有的對外品牌商標轉換之外,企業金融系統的轉換也已經完成,接下來的IT整併作業,將會著重在消費金融系統,目前現階段的規畫來看,消費金融系統的整併,預計明年第二季以前可以完成。

呂芳仁說,系統整併最龐大的工程,無非就是資料轉換,除了要做差異分析之外,還要增減取捨,才能進行改寫,然後轉換。如果兩套系統之間的資料格式、欄位等等具有一致性,是最好的,不過任何一個整併案,都不可能有這麼幸運的事,而資料比對、欄位調整等等的工程,就是費時耗力的苦工了,而渣打銀行與新竹商業銀行的整併,當然也免不了要做這些苦工。

 

遇到伯樂,決定轉戰

原本已經在證券交易所待了16年的呂芳仁,一心只想做到退休,沒想到2年前,新竹商業銀行董事長吳志偉的極力邀約,說服呂芳仁轉戰,再度迎接職涯中的另一個挑戰,接任新竹商業銀行資訊長職位。

呂芳仁說:「這是一個非常掙扎的決定,自己已經50多歲了,是不是還有能力再去拼,都是內心裡的問號。」然而,內心交戰的結果,終究敵不過吳志偉的誠意。

事實上,新竹商業銀行最不好的時候,股價只要4元,已經被投資人列為水餃股,但新竹商業銀行都撐過去了,他說:「吳志偉不是在最壞的時候找我,又對我的能力有所肯定,人生中,難得遇到幾個伯樂。」這樣的信念一轉,呂芳仁毅然決然地轉換戰場。

呂芳仁到新竹商業銀行沒有多久,就被渣打銀行收購,憑著一股打拼的精神,又持續在渣打銀行擔任資訊長。在此之前,呂芳仁不僅歷經金融業的電腦化,更眼看著臺灣的證券市場開放,券商從20幾家成長到1,000多家,單日交易額度從數10億成長到3,000多億,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是軟硬體系統擴充不斷,呂芳仁說:「那個時候,每天都在趕進度,每天都在跟電腦廠商催貨」。

在呂芳仁的管理經驗中,從早期的8、9個人小團隊,到現在的500多人。他說:「人與人之間的互信非常重要」

 

渣打銀行資訊長呂芳仁認為:「資訊部門主管必須把自己當作CEO,而不只是CIO,才能做到最好」

 

CIO小檔案

呂芳仁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資訊長

●經歷:從淡江大學物理系畢業之後,就進入新竹商業銀行的電腦化專案小組,5年後,30多家分行全部連線完成,又轉換到證券交易所,16年的過程中,券商家數從數10家增加到1,000多家,2年前決定卸下證券交易所資訊服務部經理職位,接任新竹商業銀行資訊長職,現在是渣打銀行資訊長。

 

公司檔案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

●成立時間:2007年7月(1985年渣打銀行在臺北開設第一家分行,2006年公開收購新竹國際商業銀行,並且在 2007年7月完成合併,且以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名在臺灣營運。)
●主要業務:企業金融、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等銀行相關業務
●資本額:5,717億
●總部: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68號
●員工人數:4,300人
●董事長:吳志偉
●總經理:Jim McCabe麥侃哲

資訊部檔案

●資訊部門名稱:集團資訊暨營運部 (GTO)
●資訊最高主管:CIO
●直屬主管:CEO
●IT預算:不公開
●資訊部門人數:539人
●資訊部門分工:資訊部(IT Development), 技術支援部(Technology Production Services),採購與廠商管理部 (Procurement & Vendor Management)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