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記憶體模組大廠金士頓(Kingston)營收屢創新高,2007年全球營收高達46億美元,不僅創下金士頓營收歷史新高,也創下記憶體廠商的營收記錄。
金士頓是怎麼做到的?遠東金士頓資訊部經理曹世杰表示,重點在於量產能力以及與合作伙伴的關係,他說:「金士頓用IT貫穿每一個作業流程,把貨及時送到客戶手中。用IT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流程,就是金士頓創造營收持續成長的動能來源。」
用IT打造量產和全球鋪貨的能力
記憶體模組大廠金士頓,屢屢被國外媒體點名為成長最快的企業,從金士頓的營收規模就可以觀察出來。金士頓1995年營收只有10億美元,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在2004年營收達20億美元。但之後卻是爆發性的成長,花不到2年時間,2006年營收達37億美元,比2004年營收成長將近1倍。而2007年營收達46億美元,比2006年成長超過20%,更創下整個DRAM產業的營收新高記錄。
嚴格來說,記憶體模組產業其實並不算是高科技製造業,它不像半導體業者,必須掌握先進的製程。在模組產業,有些小工廠只要能買齊記憶體顆粒、PC板、電容、電阻,再買生產機器就可以開模組廠,組裝產品賣錢了。
相較於現在512MB DDR2記憶體的報價,大約1塊多美元,金士頓何以有能力讓營收能每年持續成長,更屢創營收新高記錄?曹世杰說:「DRAM的量產能力和運籌能力,是金士頓能成為產業龍頭企業的關鍵。」他指出,不論是量產能力,或者是隨時隨地可以把貨鋪到全世界運籌能力,IT都是背後最大的關鍵支柱。
因為金士頓很早就理解到IT對企業營運的重要性,所以願意大手筆投資重要的資訊系統。曹世杰以人體心臟的幫浦功能來形容IT所扮演的角色,他說,金士頓最核心的部門就是生產規畫單位,記憶體模組買賣運輸最重要的就是依賴規畫,「若以規畫為頭,IT像是心臟的幫浦,讓血液可以流通全身。」他說。
IT雖然貫穿全身,但IT並不是主導者,IT主管不能過於技術本位,為了IT而IT,「IT永遠都是為了支援企業營運,而且IT的策略目標方向應該是CEO制訂的。」曹世杰表示,「對金士頓而言,IT最能發揮的功能在於規畫能力。」規畫能力指的就是金士頓運籌管理的能力,這也與金士頓從2007年6月開始導入的供應鏈管理息息相關。
導入供應鏈管理系統之前,用IT確認出貨效率
金士頓強在品牌,還有全世界密集分布的通路商。曹世杰說,IT協助金士頓有足夠的量產能力,能滿足客戶的訂單需求,並且能夠及時將產品送交到通路商手上,造就金士頓營收持續成長的記錄。
在尚未導入供應鏈管理系統前,金士頓就用IT系統讓整個流程全部自動化。以往金士頓在海運的流程上,不論是從工廠、包裝、進倉、領料、出貨、品管掃描、確認出貨,和海運承攬業者送貨系統介接等,「在確保出貨效率和出貨正確性方面,IT都扮演著關鍵角色。」他說。
只要把力量放在對的地方,IT就可以作為企業營運成長的關鍵力量。金士頓營收爆發性增長,曹世杰認為:「IT不只提供系統服務,更可以透過相關的IT系統來檢視,整個營運流程是否還有改善的空間。」因為流程越來越複雜,今年金士頓將BPM(商業流程管理)列為優先IT目標。
營運規模持續增加,導入供應鏈管理系統
以前金士頓還沒有那麼多發貨中心及委外代工廠,但這幾年快速成長下來,上海、馬來西亞及英國也都有工廠或委外代工廠,臺灣則有工廠與發貨中心。
金士頓怎麼能夠知道該由哪個工廠來生產、哪個工廠出貨,以及何時出貨、調貨是最有效率的,就是企業營運成本能否降低、企業營收規模能否創新高的關鍵。
以前所有運籌管理相關知識與Know How,都存在生產規畫人員腦中。公司營運規模小時還可行,公司規模一大,勢必得仰賴IT系統提供自動化服務,導入供應鏈管理系統勢在必行。
供應鏈管理包含各種演算邏輯,理論上,供應鏈系統會提供各種運籌管理階段的最佳化選項,不論是何地備料、領料、進倉,甚至是何時生產或出貨,系統都會算出一個最好的答案。
不過,曹世杰說:「供應鏈管理是一個以使用者為導向的系統,絕對不可以由IT主導,」要如何把使用者腦中所累積的知識,化成IT系統可以理解的指令,是一件大工程。
金士頓從2007年6月決定導入供應鏈管理系統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請東海大學工工系教授王立志連開3天課程,讓全公司30多位高階主管一起上課,了解何謂供應鏈。
接下來,IT部門花了3個月時間,和生產規畫單位進行需求訪談。主要是因為供應鏈管理系統是套裝軟體,IT部門若要讓系統設定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就需要更了解整個生產運籌的流程,並針對系統計算出的每一個建議數據做測試,以確認對金士頓的流程是否為最佳化。曹世杰說:「因為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導入是很大的投資,光顧問費就要上千萬,每一個環節都不可以大意。」
金士頓預計今年底前完成SAP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導入,曹世杰表示,做運籌管理和其他IT系統最大的差別在於,供應鏈管理系統是一套參考業界最佳實務的系統,「企業內的流程到底要客製或者是遵循最佳實務,是一大關鍵。」曹世杰表示,對金士頓而言,就是遵循最佳實務,部分客製化,以SAP供應鏈管理系統為核心,再加上金士頓自己開發的程式,如開工單系統。
臺灣金士頓IT組織架構 定位亞洲營運總部
金士頓自1987年創辦以來,創辦人總裁杜紀川、副總裁孫大衛心中就已經知道要把金士頓帶領到哪裡,知道IT扮演的角色。杜紀川、孫大衛都是臺灣出身,臺灣分公司是以亞太營運總部規模設立的。曹世杰說:「金士頓在臺灣的分公司,是除了美國總部之外,IT組織與功能最健全的亞太營運總部。」
臺灣金士頓所有IT系統全數複製美國總部,不論是JD Edward的ERP系統,Siebel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甚至是SAP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都是金士頓美國總部CIO評估過業界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所選定的產品。曹世杰說:「遠東金士頓在臺灣12年,從公司營運第一天開始,所有的IT建置都以美國總部為範本。」
曹世杰表示,金士頓總部IT部門最高主管掛CIO(資訊長)位階,不僅是一級主管,直接回報給副總裁孫大衛,「CIO更是一個可以下決定的人。」他說。相較臺灣大多數企業只把IT當成後勤支援單位,曹世杰指出,要改善這種現象,除非是經營主管階層,例如CEO(執行長)能了解IT重要性,或者需要IT提高產業競爭力,才會願意改善現有IT的問題。
勇於嘗試新技術,嚴謹把關軟體開發品質
公司持續成長有一些東西必須早一步做,眼光是否獨到長遠,主事者的態度很重要。曹世杰說,金士頓總部CIO若是打保守戰術,就不會花時間在一些新興技術的投資。
今年金士頓IT專案除了供應鏈管理、商業流程管理外,也將SOA列為今年度最重要的IT目標之一。當多數人還僅是在談論SOA的現下,金士頓已經跟微軟合作在做SOA。曹世杰指出,做SOA是為了鋪路,未來營運若持續成長,IT若不能彈性變化,IT會趕不上營運。曹世杰說:「SOA絕對不能只由IT的角色來作,必須先考量營運層面,像是金士頓還在SOA上面架構了BPM。」
金士頓對IT的看法,就是「彈性」和「快」,豐沛的開發能量則是金士頓業績成長的秘密武器之一。臺灣金士頓IT部門30人中,有15人是開發人員,深圳有委外開發人員15人,美國也有15位開發人員,光是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就有將近50人的編制,再加上JDE ERP的開發人員,金士頓的軟體開發速度很快。
曹世杰說:「對金士頓而言,只要是有產業最佳實務的大型應用,像是ERP、CRM、SCM、BPM等,都一定是買套裝軟體;若是特殊的應用,金士頓可彈性改變的東西,都是自行開發的。」他認為,這兩種策略是平行、不衝突的。曹世杰表示,金士頓自行開發的系統多樣化,例如導入供應鏈管理之前所使用與海運相關的系統,從領料、包裝、品管驗證,與船東連結,都是自行開發;連內部工作流系統(Workfkow)都自己開發。
雖然其他高科技業者比較不強調內部開發人員的開發能力,但曹世杰認為,要能夠自行開發必須對產業知識有十足的掌握與了解,正好可以藉此強迫IT團隊與營運部門溝通。
目前金士頓以IBM的Rational做軟體開發品質控制,今年則會導入微軟Team System 2008。曹世杰本身也是軟體開發工程師出身,美國總部CIO Albert Hu也是,因為這樣的背景,他說:「金士頓對軟體開發品質的要求,不論是用工具控管或從流程改善,都有跡可尋。」
深信吸引力法則,盡力平衡工作與人際
從基層開發工程師到擔任資訊部門經理,身為6年級前段班的曹世杰,已經在金士頓服務了9年。他從原本臺灣IT部門只有2個人的時代,看著金士頓的IT部門成長到現今30人的規模。現今他已從工程師升職為管理者,他承認,這樣的工作轉換,確實經歷一番衝突,直到他看到了僕人式領導,以及教練式管理等相關書籍,才找到了比較符合自己性格的領導方式,也慢慢在管理與人際的天平上,找到一個平衡點。
只要IT資源有限,就一定會牽涉到分配的問題。曹世杰認為,IT與營運永遠有鴻溝,所以要藉由開會了解營運單位的流程,以彌補彼此鴻溝;IT部門要主動了解使用者單位的需求,創造一個有正面循環、拉近與IT與營運距離的角色。他指出,金士頓的IT部門同仁都上過ITIL Foundation課程,Service Desk也提供共通的客服電話。他從2年前接任經理職位後,就定位IT部門是服務部門,也和同仁確認「客戶就是使用者」的觀念。
平常喜歡以運動抒發壓力的曹世杰,對各種新事物充滿好奇,還因為好奇去上催眠和氣功課程。對年輕的曹世杰而言,扮演人際溝通橋樑還是他最大的功課。他深信:「如果你要IT部門同仁做到最好的標準,你要相信他是最好的。」畢竟,人的核心不會變,必須學會欣賞同仁的優點與特色。
遠東金士頓資訊部經理曹世杰說:「IT像是心臟的幫浦,讓血液可以流通全身。但IT並不是主導者,IT主管永遠不能過於技術本位。」
CIO小檔案
曹世杰
遠東金士頓資訊部經理
●學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管系畢業
●經歷:退伍後,就在遠東金士頓工作迄今9年,身為IT部門第二資深員工的他,一開始從最基礎的開發工程師做起,一路歷任開發團隊主任,一直到現在擔任資訊部經理
公司檔案
金士頓科技
●主要業務:記憶體模組生產、製造
●創辦人:杜紀川、孫大衛
●臺灣總經理:葉雲龍
●營業額:46億美元
●員工人數:4,000多人
資訊部檔案
●部門名稱:資訊部
●部門主管:資訊部經理
●直屬主管:總經理
●IT部門人數:30人
●應用程式14人、專案經理3人、Service Desk(JDE/AP Support/PC)8人,網路工程師5人
IT大事記:
07~08年:導入SAP供應鏈管理系統
2008年:SOA、BPM和供應鏈管理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