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基證券是目前臺灣第二大的證券商,在全臺灣擁有88家分公司,另外,在香港、泰國有將近109個營業據點,不僅在泰國掛牌上市,也是臺灣在亞洲布局最綿密券商。凱基證券近年來更是獲利或市占率都成長快速的非金控集團旗下的獨立券商。

凱基證券資訊部資深協理羅正岳,回顧他在凱基的10年,伴隨著這家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他認為,IT在證券業扮演的角色很複雜,但其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要「架構企業可長可久的核心競爭力。」他說。

比起金融業中的銀行、產險、壽險業,證券業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對速度與不能中斷的要求都高出許多,因此,幾乎所有證券業IT的建置,都圍繞著速度與不能斷線兩大主軸。

證券業之所以很重視不能斷線,是因為股市行情價格不斷波動,若是系統斷線導致顧客無法以預定交易時的價格進行交易時,券商就得承擔損失。因此,為了達到嚴格不斷線要求,凱基證券在臺北建置了兩座機房,互為備援,其中一個設在證交所機房的樓上,另一個則設於總公司。平時這兩座機房會同時承攬交易資訊,採取分流的作法,但一旦發生任何問題,兩座機房中任一座也能獨立承擔並且立即切換執行所有的系統運作。

目前凱基約有一半的機器與證交所的機房共置,主要是與交易相關的系統。機房共置,追求的就是速度。

而速度,也是真正可以創造出證券商差異性的關鍵要素。「速度,就是IT競爭力的表現。」羅正岳說,與證交所的機房共置、加大網路頻寬、擴充記憶體、增加硬體效能等,雖然對於速度的提升都有幫助,但是,「真正的關鍵是在於在撰寫應用系統時,程式的精簡度。」他強調。

舉例來說,凱基證券的業務單位在監控某一檔股票的行情,從行情的電子訊號進入後,會先透過電腦程式解析行情,接著判斷交易行為是適合買或是賣,依照判斷再觸動下一個程式。另外,當投資人在某券商下單時,券商的系統也必須確認投資者是否擁有要出售的股票、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股票等等。因此,只要系統可以跑得越快,就越能加快投資者下單的速度,羅正岳表示,這些都必須依靠IT人員的開發功力。

既然速度是證券業的決勝點,凱基長期與幾所大學透過建教合作的方式,培養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在挑選人才的過程中,除了撰寫程式的能力以外,羅正岳相當重視「國際觀」的特質,也強調英文能力的重要。他表示,由於凱基在臺灣、香港、泰國都有各自的IT人員,工程師彼此之間溝通與互相支援都必須使用英文,因此,具有英文的溝通能力是必要的。

讓開發與維運的人員獨立作業,提升效率

早期證券業的IT建置相對單純許多,在2000年以前,券商都採單機直接輸入的方式,業務也是透過各個分公司推動。直到2000年後券商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後,才產生新的交易型態,那時候,凱基受限於資訊人員能力,只能透過外部廠商的協助,建立了電子交易平臺。不過,從2004年開始,主管機關不斷開放自營業務交易,像是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認售購權證等,IT系統也就依據政府開放腳步建置,而自營業務的不同交易型態也是取決券商差異性的地方。比如說,交易員對於商品的特殊看法,都需要IT輔佐。一直到現在,券商的業務範疇還增加了財富管理。

隨著自營業務越來越多,凱基的系統規模也越來越大,IT部門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於是,凱基證券在2006年的時候規畫出一個獨立的維運組,將負責開發與負責維運的人員分開來。羅正岳表示,凱基證券是在臺灣證券業當中,率先將IT部門中開發與維運人員分開的業者。

原先,凱基證券的IT部門採取一條線式的服務,開發人員上班第一件事情要檢查所有分公司用的系統,包含檢查轉檔的完整性、該運作的程式是否已經啟用等。股市開盤了以後,有任何問題,他們都必須立即處理。等到收盤以後,又要監控結帳與轉檔的動作是否完成。羅正岳認為,這樣子的工作模式使得開發人員的時間很零散,在開發系統時的效率也不好。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羅正岳決定要讓開發人員專注於開發的工作,不要再分神維運的工作。這麼做了以後,實際上也獲得其他的效益。他表示,在專業上,維運人員對於網管、變更管理比起開發人員更專業,也讓問題發生時可以更快地被解決。比如當大量交易湧進時,維運人員就能快速調配更多處理器資源來支援。

另外,羅正岳認為,將維運跟開發的人員分開後,維運人員可以看到客戶的個人資料,但不知道資料放置的地方,反過來說,開發人員知道資料放置的地方,但卻無法讀取資料,對個人資料等於是多了一層保護。

不過,這個組織改造的工程,卻歷時了3年之久才完成。羅正岳表示,組織的變動難免會牽涉到流程的改變,許多事情就需要溝通與交涉,不過,花最久時間的原因其實是在人員的培養。

當時,為了因應新生的維運人力需求,凱基選擇培養既有的OP人員,讓他們具備維運人員的專業技能,得以處理日常營運中的突發狀況。這對原先OP人員來說,其實是很大的轉換,因為原先凱基的OP人員主要工作是按照標準流程執行日常機器的操作,像是批次作業等工作,但是,要能處理營運中的各種突發狀況及IT的維護工作,則需要其他的專業知識,因此,凱基也投入相當大的心力進行教育訓練。

羅正岳認為,這個組織變動的過程,雖然對人力培養產生不小的衝擊,但是,他仍覺得值得。「凱基證券在證券業中屬於中規中矩的證券商,對我們來說,只考慮該不該做。」他說。而現在,無論是業務單位開出的開發系統需求或是盤中解決問題的速度,都比以前快,對他而言,這就是該做的事情。

運用外部廠商成熟技術協助減少重覆投資

從這些事情不難看出,凱基證券在IT人力的培養上,其實投注不少心力。不過,羅正岳對於藉助外部廠商的態度也很開放,他認為,藉助外部廠商已經成熟的技術,一來可以協助凱基快速因應市場變化,二來則是減少重覆投資。

以行動應用來說,凱基證券早在2006年時就已開發了行動裝置的下單軟體,當時開發採用Java平臺。不過,羅正岳表示,由於過去行動裝置的規格太多,開發時得根據不同手機開發不同版本,對於開發造成很大的負擔。也因此,當時行動應用僅被定位為原先下單平臺的延伸。

到了2009年時,凱基改將行動應用平臺定位為主要的交易平臺之一,也改變了IT部門對行動應用的支援程度。羅正岳認為,增加手機應用通路未必會創造新的使用者,但如果想要留住客戶,就非做不可,因為通路越方便,客戶的使用意願就越高。

就算決定增加對行動應用的支援這項策略,羅正岳並沒有因此增加行動開發的人數,而是靠著外部廠商的協助,開發了適用於3種主流作業系統的軟體。

「要喝牛奶不一定要養一頭牛。」羅正岳說。他認為,只要外部廠商具有成熟應用的技術,並不是一定要靠自己的人力開發,而且可以比較快速因應市場。

另外,在利用行動裝置看股市行情的部分,凱基也選擇與廠商合作,藉由廠商提供的大頻寬,以用量計費,減少重覆投資,也不需要一次就投入大量成本。

雖然外部廠商的確帶來不少好處,但羅正岳強調,有關交易執行與連線等關鍵技術還是不會假他人之手,現在藉由外部廠商協助的技術多半是跟通路有關或是剛興起的應用,目的也是在培養IT人員對新技術的敏感度,以因應未來有需要時,可以自行投入開發。

臉書是未來創新應用的關注焦點

事實上,凱基證券算是早期開始推動用行動裝置下單的券商,羅正岳認為,身為CIO,對產業與技術的脈動一定要了解的比別人快,而且除了證券業的產業知識,對其他正在發生的事情也應該留意。

就以臉書的流行來說,羅正岳認為,臉書並不能算是一門新技術,但是,臉書的流行突顯出越來越多人不在意自己的隱私,這對一向注重隱私的金融業來說,其實是矛盾的。就因為這樣的矛盾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表示,凱基證券接下來也會思考如何將臉書的特色應用在證券業的服務。

這位不管對產業脈動或是IT技術都時時保持好奇心與關注的CIO,他當過系統開發人員、IT產業的Pre-Sales與業務員,因為這些工作也讓他在10多年前就跑遍了中國大陸所有省會而累積相當多的人生閱歷,這些角色轉換的經驗與累積,培養了他的IT敏銳度。相信未來,他也還能帶領凱基證券走向更多創新的IT應用。

樂活做菜平衡快速忙碌生活

許多IT人將大部分的時間壓在電腦前面,忘了給自己一個平衡的生活。過著忙碌生活的凱基證券資訊部資深協理羅正岳,平時的興趣是做菜,講起做菜,臉上就流露出眉飛色舞的表情。他最「自慢」的菜,是滷豬腳,光是滷豬腳的作法,就有3種,分別是可樂版、酸梅版、葡萄酒版。

有趣的是,證券業是個講求速度的產業,他們活在的空間,是以毫秒為計時單位。但這個活在「毫秒世界」中的人,卻從不用快鍋煮東西,他堅持滷豬腳時要大火掀蓋收汁一個半小時,才是標準動作。這或許也是一個忙碌的CIO,對自己樂活生活的一種堅持。

 

凱基證券資訊部資深協理羅正岳說:「要喝牛奶不一定要養一頭牛,藉由外部廠商已成熟應用的技術,可以更快因應市場變化。」

 

CIO小檔案

羅正岳 凱基證券資訊部資深協理

學經歷: 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EMBA畢業。大學就讀電子計算機科學系,畢業後進入精業負責資訊系統開發,後轉任香港分公司負責香港及中國大陸的Pre-Sales工作。1998年回臺前往宇盟商務科技任金融產品業務處協理。2001年進入凱基證券的前身中信證券任職至今,現為資訊部亞太區主管,統管臺灣、香港、泰國等地IT部門。

 

公司檔案

凱基證券

●成立時間:1988年
●主要業務:經紀業務、債券業務、自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
●董事長:魏寶生
●資本額:320.72億元
●員工人數:3千多人
●年營收:107.30億元(至2010年12月底)
●網址:www.kgi.com.tw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明水路700號

資訊部檔案

●資訊部門人數:115人
●資訊部門分工:共分為7組,經紀業務組、電子交易組、自營業務組、企業後臺組、維運架構組、行政管理組、亞太支援組

IT部門大事紀:

●2006年:電子交易Multi-ISP Failover建置 
●2007年:成立獨立作業管理科,設置「異動管理作業組」掌理應用系統之正式環境、資料庫與程式版本控管
●2008年:自行開發及建置跨資產交易平臺支援自營業務
●2009年:推出衍生性商品網站的權證網站、合併台証綜合證券公司
●2010年:整併經紀業務系統、主機連線系統及多套電子交易系統
●2011年5月:完成與台証綜合證券公司的機房整併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