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獎是臺灣廣播電視圈一年一度的盛事,每次頒獎活動前的星光大道總是明星雲集,爭奇鬥艷。但在2009年舉辦金鐘獎頒獎活動中,卻出現了一位IT人,他和電視主播一起走上國父紀念館前的紅地毯,接受明星式的歡呼,他就是臺灣電視公司資訊處處長陳厚裕。

陳厚裕帶領臺視資訊團隊,自行開發出一套「現場播出自動側錄分段暨線上借閱系統」,善用IT機制整合了電視臺核心的節目播出業務,改善了原本人工作業的側錄分段作業,並且和電子公文系統整合來加快節目內容調閱作業,因此而獲得了2009年金鐘獎研究發展獎的肯定。

臺灣電視公司是臺灣第一家電視臺,也是臺彎最早全面電腦化的電視臺,1983年10月,臺視建立了第一套管理資訊系統,隔年3月正式成立資訊中心。陳厚裕正是臺視最早一批資訊部門成員,他在1984年就進入臺灣電視公司資訊部門任職,至今已經27年。

歷經幾次組織改造,臺視資訊中心後來改為資訊部,2007年臺視公司民營化以後,更在2008年進行組織調整,資訊部的角色更加重要,升格為資訊處。

臺視分3階段推動e化

臺視資訊化的發展,大致可分成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1997年以前,以行政作業e化,以及新聞編採系統的開發工作為主。

第一階段的e化目標是希望全面電腦化,包括行政作業和業務面上的新聞編採作業,但是新聞部是臺視公司最重要的招牌,長期新聞經驗已經累積出一套完善的作業流程,新聞部門不希望為了電腦化而大幅改變流程。

但當時國外提供的套裝新聞編採系統無法完全符合新聞部門使用者的需求,後來,陳厚裕決定自行開發編採系統,完全依照使用者作業習慣來客製,一方面維持新聞部的流程和經營模式,減少轉換壓力,另一方面,也趁機整合一些周邊系統,減少人為作業的工作。

因為早期電視系統只有處理類比訊號的設備,不同類型的資料結合非常麻煩,光是要將字幕資訊和節目影像結合,就需要不同的專用系統,但這樣的系統無法判斷哪一段字幕何時要播出,通常在副控室內會有負責字幕的人員,依據新聞播報內容,手動按下按鈕來上字幕。

但是,陳厚裕自行開發的新聞編採系統,則是讓字幕人員事先配合新聞影片的播放時間,在系統內輸入字幕,等到導播在新聞播出現場,按下影片播放按鈕時,系統就會自動從資料庫中取出對應的字幕,不需要像過去那樣由人工來上字幕。

自行開發核心業務系統,有效掌握流程串接關鍵

陳厚裕表示,因為自行開發系統,所以能夠利用IT系統來串接更多不同的作業流程,減少人為錯誤的風險。不僅如此,因為自行開發而掌握系統的每一個細節,後來,陳厚裕調任到新聞部後製部門時,也促成了資訊系統和後製系統的整合。

在資訊部門任職十多年後,陳厚裕因為擁有電機系背景,在1997年時轉任到新聞部後製部門擔任主管,他開始建立後製系統和編採系統的資料交換協定,讓編採作業可以進一步和後製作業串接,將電腦化延伸到業務作業部門,這正是臺視第二階段e化發展的重心。

後來陳厚裕重回資訊部門擔任主管,但在後製部門參與第一線業務的經驗,也讓他熟悉了電視產業最重要的播出流程,這也正是他能找到播出側錄作業的系統銜接機制,開發出得獎系統的關鍵。

因為電視節目有很多內容還是得仰賴類比訊號的處理方式,尤其是現場播出的新聞節目,現場播報順序不一定和事先規畫的順序相符,往往得看臨場情況來決定播報內容,為了保存播報內容,電視臺會透過一套側錄系統來錄影整段新聞播報過程,通常一天的新聞節目就是一卷錄影帶。

但是類比式資料的錄影帶很難再利用,而且一卷錄影帶中往往包括了多則新聞段落和多段影片的組合,一般電視臺必須再仰賴人工回頭監看影片,標記出每一則新聞內容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點,然後轉換至系統後才能依據這些時間標記來轉檔,將類比的影片內容分段轉化成可反覆利用的數位內容。

用人工標記時間的做法是電視臺慣用的方式,但這樣的作業方式往往耗時甚久,也導致內容數位化的腳步緩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厚裕回想起他在後製部門所觀察到的工作流程,在新聞主播開始報每一則新聞之前,導播都會在控制臺上操作攝影機進場,因此他就找人設計了一個特別的電路,監控攝影機進場時系統發出的訊號,而這些訊號的時間點就可以作為影片時間標記的參考值。

有了這些時間點以後,陳厚裕就可以利用程式計算出每一則新聞的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標記。原本需要人工作業才能解決的問題,因為找到自動化串接的方式而解決了,他也因此而開發出自動化側錄系統。

但他不只是做到自動化而已,還進一步將電子公文系統和影片借閱系統整合,讓這些分段處理後的數位化節目影片,可以作為電子公文系統的附件,每當有人需要調閱某一則新聞時,只要勾選要借閱的影片,就可以透過電子公文系統的簽核程序獲得主管授權。傳統透過人工記錄來借閱歷史影片的作法,完全可以自動化。

從業務流程找出自動化的串接關鍵,進一步和現有行政e化流程整合,不但加快了內容保存程序,還延伸到內容再利用的流程。

目前,這套自動化借閱機制還納入了歷史新聞影片,過去數十年的每一則新聞報導,都能夠隨時調閱,也進而加快新聞作業調閱舊資料的速度。

不只新聞節目,全部節目內容的數位化是臺視第三階段e化的發展重點,因為內容數位化以後,才能再利用。陳厚裕打造的自動化側錄機制,也就是為了將內容單元化,方便日後再利用。

其實,臺視在1999年時就開始將新聞節目資料數位化,但當時只是為了保存,沒有實際的加值應用。等到2004年時,臺視開始大力發展數位化,也開始思考數位加值服務,例如當時發展數位電視時,就希望將加值性資訊和播出內容結合,例如節目內容介紹餐廳時,就可以在數位電視上直接提供這家餐廳的訂餐資訊等。

不過,當時的數位電視計畫後來沒有延續,陳厚裕表示,一方面當時沿用歐規數位電視平臺,後來歐洲發展失利,也連帶影響到臺灣的應用情形,另一方面,消費者必須另外購買昂貴的數位電視設備,操控介面也不夠友善,數位電視設備的效能不佳等因素,最終無法獲得足夠市場規模而宣告結束。

陳厚裕雖然是資訊部門主管,但也必須要參與公司數位化計畫的發展,雖然計畫後來沒有成形,但他認為,當時累積的想法和點子仍然有價值,只是當時軟硬體技術還未到位,不易成功。

到了2010年,數位電視和網路結合,各種裝置都能上網,陳厚裕認為機會來了,他申請了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的補助,來打造一個HbbTV(Hybrid broadcast broadband TV)平臺計畫,打算建立一個電視內容和網路資訊整合的播放平臺。

陳厚裕表示,因為電視節目內容必須受到廣電法的管制,廣電法對於節目和廣告內容的限制很多,但是透過網路傳遞的內容卻不受廣電法的約束,因此可以提供非常多元的內容,例如透過網路提供觀眾互動機制,讓觀眾可以直接提供建議,甚至他還打算將電視內容和社群結合,讓網友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討論。

為了解決過去發展數位加值時曾遇到的操控介面問題,陳厚裕也和家電業者合作,例如和Panasonic合作,導入手機使用的輸入法,讓使用者透過遙控器上的數字按鈕就能輸入中文,解決透過數位電視的訊息互動需求。

雖然陳厚裕會依據過去在業務部門的經驗,提出各種想法,但他不直接參與平臺開發,而是積極參與相關平臺規範和標準的制定,他希望未來能將這樣的平臺推廣到大陸,擴大可能的市場,關鍵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共同的內容規範。

嘗試新技術的應用雛形,協助業務部門了解產業未來發展

這個平臺雖然只是一個實驗性的雛型計畫,但陳厚裕表示,因為業務部門不容易接觸新興技術,所以,IT要讓業務人員看到未來可能的樣貌,希望透過這樣的雛型展示,讓業務部可以了解未來電視的發展,進而思考可能的營運模式。陳厚裕認為,CIO需要思考公司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不能只是討論技術,應該將技術交給更年輕的成員負責。

陳厚裕認為,這種從營運角度的思考方式,正是CIO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因為IT部門的功能逐漸消失,不同於過去,現在每一個人都擁有相當的基礎資訊能力,IT部門過去靠著協助解決員工電腦問題的價值逐漸消失,傳統IT部門在公司的價值,除了提供服務以外,逐漸成為工具。

尤其越來越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將IT工作委外,甚至電腦設備使用年限到了以後,也不再維修,IT維運工作的價值也越來越低,「IT部門的角色勢必要轉型。」陳厚裕表示。但要如何轉型,他的答案也很簡單:「只有拉高到公司營運角度,IT才能顯現出價值。IT要幫公司思考將來可以做什麼?」

就像他不斷帶領IT部門嘗試各種新技術,希望透過這些新技術示範應用,讓業務部門可以了解未來可能的產業發展。陳厚裕的行動正是IT部門尋找新價值的印證。

 

臺灣電視公司資訊處處長陳厚裕表示:「只有拉高到公司營運角度,IT才能顯現出價值。IT要幫公司思考將來可以做什麼?」

 

CIO小檔案

陳厚裕 臺灣電視公司 資訊處處長

學經歷:臺灣科技大學資管系EMBA。27年前在臺灣電視公司成立資訊部門時,就進入臺視資訊部門任職,推動臺視行政作業e化以及新聞編採系統的開發工作。1997年曾轉任後製部門促成後製作業和資訊系統的整合,後來重回資訊部門任職,推動臺視內容數位化與多項數位加值計畫,現為資訊處處長。

 

公司檔案

臺灣電視

興櫃代號:8329

成立時間:1962年4月28日

主要業務: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發行與廣告業務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0號 

資本額:約28億元

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崧

網址:www.ttv.com.tw

資訊部門名稱:資訊處

直屬主管:副總經理

資訊部門分工:電腦組(負責內部IT建置、維護、資訊系統開發、參與公司數位化工程等)和網路組(負責網站維運、網路事業經營)

IT部門大事紀:

1983年12月:建立管理資訊系統

1984年:啟用IBM系統,正式成立資訊中心,分為電腦組和資料組,發展全面電腦化作業

1994~5年:行政作業e化,另外也自行開發新聞編採系統

1997年:新聞編採系統升級為Windows版本

1999年:為了保存資料,將新聞節目資料數位化

2000年:資訊中心成立網路組發展網路事業

2004~2005年:開始大力發展電視數位化

2008年1月1日:實施新組織編制,原資訊部改制為資訊處

2008年12月:現場播出自動側錄分段暨線上借閱系統上線

2010年:開始投入新一波數位加值計畫,試驗HbbTV應用計畫,將電視內容和網路內容整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