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高階主管排名服務ExecRank在2014年時,評比全球25,000位技術長,選出Teradata技術長Stephen Brobst,與Amazon、Tesla Motors以及Intel的技術長並列全球前4大技術長。他曾創立過3家新創公司,而後到Teradata擔任技術長,15年技術長資歷讓他成為歐巴馬的技術顧問,有別於亞洲企業的技術長習慣分享成功經驗,Stephen Brobst最愛分享的卻是他的失敗經驗。
失敗經驗是一種榮耀的標記
東西方的文化造就技術長的差異,雖然無法很明確的分類,但是大部份亞洲的技術長較常分享成功經驗,但是西方國家的技術長,尤其是受到加州矽谷的文化的感染,較樂於分享失敗經驗。Stephen Brobst認為;「失敗經驗是一種榮耀」,尤其他建議,「你去任何一間公司面試,可以大談闊論自己失敗的經驗,以及從中學習了什麼,四周聽到的人會給予掌聲,因為有所失敗才有所學習」。
Stephen Brobst表示,接受並擁抱過去失敗的經驗,才能讓自己更快的迎接下一個挑戰,技術長如果因擔心失敗後所要付出的代價,在未來的挑戰中,將會害怕承擔風險,任何風險都可能會導致失敗,但技術長不願冒風險的結果就是無法創新。
他也引用GE執行長的話來形容他的體會,「創新就是要快速的失敗」。Stephen Brobst解釋,技術長必須快速地對問題作出反應,對於一項新技術,在經過一連串快速的嘗試後,當結果不如預期,必須樂於並有意願的中止這項計畫,人們常因為對於一項專案期望很高,再投入許多資源後,就不希望這項計畫失敗,但最後反而花太多時間與金錢做一些沒有產出的事情。
他說,不過就算有了不怕失敗的心態,還要有策略地面對失敗,敏捷地失敗相對緩慢失敗來說成本低上許多,快速失敗可以一試再試,直到達成目標為止,但是緩慢的失敗,在達成目標前技術長就會被開除了。
Stephen Brobst也以他在Teradata 技術長任內最大錯誤為例,很久之前Intel曾推出了一批名為Itanium的新世代伺服器級晶片,他被說服決定在新的Appliance中使用這批晶片,但是經過9個月的開發以及測試後發現,這批晶片的效能簡直慘不忍睹。因此他毅然決然地停止整個計畫,改用別款適當的晶片取代Itanium。當時Teradata已投入鉅額資金,還有非常多人力資源,他心有餘悸地說,好險那次失敗了,否則公司仍然認為Itanium晶片就是未來,之後所付出的代價還會更大。
大資料只不過是行銷用語
Stephen Brobst不只是愛談失敗經驗,對於時下正夯的大資料技術也有不同的見解,比起大資料這個名詞,Stephen Brobst更傾向使用資料驅動(Data Driven)來形容企業應用資料做為決策依據的方式。
2014年大資料技術一躍成為了企業的熱門話題,但是Stephen Brobst卻說,大資料是個誤導人們的名詞,讓人們以為擁有了這項技術,才能找到高商業價值的資料,又或者企業誤以為導入了大資料技術,就等同於取得商機,或許大資料在市場或是行銷人的眼中是受歡迎的詞,但在工程背景的人們眼中,大部份的處理資料的技術已經應用一段很長的時間,現在外界所稱的大資料,對於Teradata來說,指的是資料的多樣性,企業取得資料的類型或是來源比過去來得豐富。
Stephen Brobst認為:「這只是一種行銷的操作手段罷了」,因為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現在這些被稱為大資料,3~5年後,所有資料的量級都將到達現在的資料規模,屆時再用大來形容資料就不適合了,而且收集、彙整資料的技術也會變得平常。
縱然企業的技術力十分重要,但是也很容易陷入盲點,尤其是技術長這個領導整個企業IT技術發展的職位,常會認為技術就是一切,Stephen Brobst表示,企業採用新科技不應該是技術驅動,而應該由商業目的驅動,不要為了發展技術而發展技術,並試圖用這項技術解決企業既有的問題,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由問題本身出發,找尋適當的解法。不少企業聽到大資料能夠解決許多問題,就一頭熱的想發展大資料技術,再回頭看企業內有無大資料技術能解決的問題,而這並非正確的程序。
應以商業驅動技術創新
反倒是,「企業創新要從合作開始」,Stephen Brobst表示,IT人通常對於新技術很興奮,也可以用這些技術做出一些很酷的東西,但是通常IT人埋頭苦幹出來的系統欠缺商業價值,他說,技術本身不是專案的終極目標,提升商業指標才是,例如提升企業的淨推薦值(Promoter Score)、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營收,企業的所有活動都應該支援這些目標,因此技術長必需與企業利害關係人合作,讓行銷、財務等有商業背景的人加入技術團隊中,驅動新技術的應用往有商業價值的方向發展。Stephen Brobst擁有電子工程與資訊工程的學位,同時也有MBA的文憑,他說,文憑不是重點,關鍵在於是否同時擁有技術以及商業的視野。
Stephen Brobst認為,選擇技術的要點是不要造成功能上的重複,例如避免在一個系統中使用3個版本的Hadoop和2種資料庫等情況,「你必須選擇你要騎什麼馬」,像是企業內部有許多類型的資料,有結構化的也有非結構化資料,例如文字、聲音和影像等,這類資料放在關聯式資料庫就沒道理,每個技術都有其擅長的特點,用來解決特定的問題,不要想把新技術用來解決每一種問題,應該使用各種技術,並讓這些技術共同溝通運作。
他以分析銀行客服電話的資料為例,通話語音檔案可用Blob的資料型態存入關聯式資料庫中,但是這樣做的價值不高,因為語音轉文字程式要能易於存取語音檔案,他說,Hadoop的檔案系統在此時就是一個很好的儲存容器,而且還能在Hadoop內執行翻譯演算法,將語音轉為文字檔(Text),而文字檔也還不要放進關聯式資料庫中,因為Hadoop也非常善於處理文字,可以做自然語言處理,進行萃取關鍵字以及計算情緒等級等預處理,再將這些資訊存入關聯式資料庫中。這家銀行只在資料庫中放高價值的資料,如此最後存入關聯式資料庫的資料遠比語音檔案小1萬倍。
這就是典型的非只用一個技術解決所有問題的例子,Stephen Brobst說:「可以做的事不代表就應該做」。技術長不要對技術有不恰當的期待,誤以為可以拿來解決所有問題,但到最後跟預期不同,於是就放棄了這項技術,反而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Stephen Brobst認為,企業創新三大關鍵是技術、人以及程序,他認為,技術是最簡單的部分,因為採購工具並不困難,但是當專案團隊當中沒有商業專業與技術專業的人共同工作,這項計畫不會產生理想的商業價值,另外,技術的導入需要企業程序做出相對應的改變,當組織依然故我的維持原狀,不願接受改變,那終究不會得到任何不一樣的結果。企業需要同時對這三者擁有正確的觀念,創新才會成功。
資料安全從企業不偷懶開始
而Stephen Brobst也特別提到了資料安全,因為企業一味的追求資料所帶來的價值,而忘了最基本的安全,將嚐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教訓。隨著資料受到重視,企業廣泛的收集內外部的資料,以提供顧客更加個人化的服務,而由於處理資料的機會比起以往增加不少,所以資料安全成為企業需要積極正視議題,Stephen Brobst提出了幾項在設計系統上容易忽略的資料安全細節。
Stephen Brobst認為:「未來或許資料庫中所有的資料都應該加密,不過目前至少要做到加密個人識別資訊」。許多企業為了求方便,將客戶資料用明碼儲存,這樣不只使得資料庫管理人員能夠輕易瀏覽敏感資料,而且一旦資料庫遭到駭客入侵,資料將輕易被竊走。
不少美國企業在設計系統時候有個壞習慣,「習慣把社會安全號碼當作鍵值,在系統之間傳遞並作為資料表查詢用」,他說,不過頻繁地傳遞個人識別資訊,被攔截的機率也會提升,因此應該將這類敏感資訊獨立分開在不同的檢視表(View)。
更進一步則是帳號權限存取控管。要更細到列(Row)或行(Column)的權限控管,不僅是資料庫或是資料表就好。像資料曝光程度也應視需要而定,「讓員工在登入資料庫後就看到所有資料,這是不良的設計」。另外,企業必須控制資料庫可登入時間,避免員工在某個放假的星期六,私自下載了所有顧客的資料,拿到黑市高價販售。
在企業重視資料的時代,對於資料安全應該採取更積極的作為,他認為,雖然開源的技術像是Hadoop或許較缺乏安全機制,還需要時間慢慢成熟,事實上無論是Teradata或是競爭者,他認為,凡是理想的資料庫在設計資料系統時,都應有一定強度的安全機制,因此保護資料並非難事,Stephen Brobst認為,安全弱點通常肇因於企業疏於貫徹安全政策,這與技術無關,與企業內政策執行的程度有關。
在技術長的職涯中,Stephen Brobst說,他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重塑,市場技術進步快速,今天認為是對的觀念,到了明日就成為錯的,他認為,技術長必須樂於接受挑戰,心胸開闊地學習新東西,與很多人交流,「技術長不懂得改變就會變成恐龍」。
失敗經驗是一種榮耀,因為有所失敗才有所學習。──Teradata技術長Stephen Brobst
公司檔案
Teradata
● 成立時間:1979年
● 主要業務:資料倉儲
● 網址:www.teradata.com
● 總部:俄亥俄州邁阿密斯堡
● 員工數:10,200人
● 年營收:26億美元(2013年)
● 執行長:Mike Koehler
公司大事記
● 1976年:Teradata成立
● 1991年:NCR併購Teradata
● 1996年:發表世界第一個TB級資料倉儲
● 2002年:發表世界第一個動態企業資料倉儲
● 2007年:發表世界第一個PB級資料倉儲
● 2007年:Teradata從NCR切分並獨立上市
● 2010年:5.5億美元併購行銷工具公司Aprimo
● 2011年:2.6億美元併購大資料分析公司Aster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2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