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估計,為了在2030年達成溫室氣體較2019年減少43%的目標,全球於2030年前,每年應投資5至7兆美元資金驅動經濟轉型,才得以逐步邁向永續淨零。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3/27 舉辦「從國際借鏡-永續金融的下一步」研討會,聚焦探討金融體系在資本市場推動永續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勤業眾信認為,即將啟動的「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第S1號和第S2號」,及於2023年發布的「自然風險財務揭露(TNFD)」,在金管會等主管機關積極響應下,將成為金融業下一階段布局永續的重要關鍵。

亞太區永續金融發展趨勢

德勤日本(Deloitte Japan)風險諮詢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森滋彦指出,亞太區近期的永續金融趨勢集中於自然風險與生物多樣性相關議題,TNFD與其他國際倡議正致力於共同發展自然相關框架與指標。企業應開始準備導入並使用LEAP方法論分析自然與業務之間的關係,進而識別與評估關鍵自然風險。此外森滋彦強調,隨著亞太地區ESG規定加嚴,日本相關永續規範亦已啟動轉型,企業應運用自身資源進行系統性規劃,從策略角度思考短、中長期的評估及揭露路徑,並同時密切關注國際永續趨勢。

日本金融機構ESG推動實務分享

德勤日本(Deloitte Japan)確信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三浦有裕表示,日本大型跨國金融機構需持續強化永續揭露內容及品質,以符合美國證交所與歐盟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之規範。為應對挑戰,金融機構須進行詳細評估與路線圖規劃,且集團內公司須展開密切合作,由母公司主導建立政策並確認推動項目,進而制訂出與符合集團的永續資訊系統架構,建立有效衡量永續績效的方法論。三浦有裕指出,目前日本部分大型銀行正與專業顧問公司合作以做好準備。勤業眾信透過與日本金融機構的合作,提醒企業應提早進行永續標準差異分析、評估各子公司現況、定義永續關鍵指標,並導入永續數據管理系統及內部控制,有助於在變動的永續環境中站穩腳步。

從國內外評比看自然風險及生物多樣性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執行副總經理李介文指出,國內外永續評鑑指標逐漸納入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環境等內容,包括金管會永續金融評鑑、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CDP與MSCI ESG 評比等。金融機構應及早準備,應對外部利害關係人對自然相關議題與風險逐漸提升的關注,除建立自然相關政策與目標外,亦應盤點評估自然風險所需的資訊,包括:高自然敏感產業清單、投融資對象所從事的製程與生產地點等。隨永續投資興起,投資者對金融機構的永續績效要求日益提高,議題趨勢已從氣候變遷擴大到整體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積極應對自然風險不僅符合現今國際永續趨勢,更有助於提高企業的持續性競爭優勢與長期價值。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勤業眾信呼籲金融機構密切關注永續相關評鑑的發展趨勢並及早調整策略,以確保接軌國際永續趨勢。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