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檔案

虛擬交換器
Virtual Switch

是一種在虛擬平臺上的軟體,扮演著管理虛擬機器與網路介接的角色,能夠管控不同虛擬機器的網路流量、QoS、VLAN等設定,並且理想上應該要能夠隨著虛擬機器的搬移,減少人工設定的難度。


隨著伺服器虛擬化的風潮,資料中心內的其他設備,如網路與虛擬機器間的連接與管理,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特色 配合虛擬交換器才能讓硬體資源分配更動態
對於企業來說,伺服器虛擬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虛擬機器能夠快速的轉移,並且靈活的運用硬體資源。但其他的設備,如網路、儲存等,如果沒辦法跟上這樣動態的應用,可能會導致一些設定上的困擾,使得資料中心虛擬化無法真正發揮動態應用硬體資源的效果。舉例來說,過去當虛擬機器透過轉移功能,轉換到其他不同的實體機器上時,原本搭配該臺虛擬機器的虛擬交換器政策設定,以及實體交換器上的微調,都必須透過人工重新設定。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過去虛擬化平臺上,虛擬網路相關設計不夠支撐大規模應用,所衍生而出的難題。不過隨著需求出現,虛擬平臺的虛擬網路相關設定功能也就越來越完善。以VMware為例,就推出了分散式虛擬交換器(Distributed Virtual Switch,DVS)的技術,讓虛擬交換器的政策設定,能夠跟著虛擬機器轉移,減少繁雜的設定,並且有能力提供更細部,且支援更大規模的虛擬機器應用。比如說VMware一臺ESX伺服器,就能建立出248臺虛擬交換器,每臺虛擬交換器預設的網路埠可連接數量則是56個,最大可擴充到1,016埠的最大上限。也就是說,透過更強的且支援更大規模虛擬網路的能力,虛擬交換器這樣的軟體功能,現在能夠利用幾張網卡、一臺實體交換器,就建立起一個大規模的虛擬的網路架構,這讓使用者能夠更輕易的去管理虛擬機器的流量,而且也能夠更簡單、省錢地建立起10GbE等級的網路架構。

除了虛擬平臺本身附有的虛擬交換器功能逐漸增強,不光只是提供傳統第二層網路交換器的功能外,也開始有第三方廠商開發的虛擬交換器出現,特別是原本就是網路設備的廠商。例如VMware就開放DVS給網路設備廠商,讓廠商能夠針對VMware的平臺開發虛擬交換器技術,達到實體交換器和虛擬交換器的連動。

而目前最典型的合作,就是思科(Cisco)透過與VMware的合作,開發了名為Nexus 1000V的虛擬交換器軟體,透過思科自己推出的VN-Link技術,在每臺虛擬機器的封包上,加上一個獨特的標籤(非傳統802.1Q),藉以達到辨識機器搬移的效果,讓實體和虛擬交換器能夠依照虛擬機器移動的狀況,動態變更設定。並且也讓虛擬交換器能夠提供更多協定與新功能,比如說IGMP v3、目的地MAC位址辨識、QoS、VLAN功能強化等。這些可能都是原本虛擬平臺,礙於網路技術與實體交換器連動能力不足的狀況下,無法提供的功能。

發展 未來可能會出現虛擬交換器標準
目前由於不同虛擬化軟體平臺和不同網路設備廠商間在這方面的合作,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所謂虛擬交換器(Virtual Switch)的應用,事實上,還仍然只是不同虛擬化軟體平臺上的各自獨立開發而已。
不過也逐漸有推出統一標準的聲音出現。思科就已經把現有的虛擬交換器方案做為未來的標準,送交到IEEE的工作小組進行審查。根據思科方面的說法,在不久的將來,前述的做法就很有可能會成為虛擬交換器技術的雛形。文⊙劉哲銘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