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 雲端 | 邊緣運算 | 微服務 | 數位分身 | 資安

IDC揭露2019年臺灣10大ICT趨勢預測,AI、雲端、微服務最關鍵

市場調查機構IDC為臺灣ICT市場,整理10大2019年趨勢預測,IDC強調,臺灣企業應以創新面對快節奏變化的產業環境,而人工智慧仍為一大關鍵核心。

2018-12-06

| 三星 | 智慧醫療 | Wildbook | AWS | RoboMaker | Nvidia |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 北榮 | 指紋辨識 | 資安 | AI | IT周報

AI趨勢周報第66期:三星跨足智慧醫療,展示AI診斷成像軟體

電子大廠三星日前於2018年北美放射學會上,連同自家醫療設備子公司三星Medison,展示了用於超音波、數位放射攝影、電腦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影像的AI診斷成像軟體,包括協助判讀乳房病變的S-Detect軟體、AI顱內出血系統,以及可針對膝關節問題,顯示患者膝關節軟骨厚度和膝關節炎患者的醫學影像技術。

2018-11-30

| 工業控制系統 | 資安 | 風險

安碁資訊對OT設備存取提出警告,注意暴露在網際網路且防護不足的問題

在10月中旬,安碁資訊舉行的一場媒體資安講堂活動上,提到了在OT攻擊手法的研究。他們歸納出3種攻擊面向,包括通訊協議固有的設計瑕疵、啟用Web服務的工控設備,以及啟用遠端存取服務的工控設備。

2018-10-25

| 生產線 | 機台 | 資安

【資安危機衝擊製造業拉警報】正視工廠生產線上的資安威脅,徹底改變防護概念為當務之急

面對資安威脅,高科技製造業的產線也無法迴避,在台積電發生大規模停機後,也讓產業結構面的問題浮上臺面,現在國內製造業開始警惕,不能再放任成為資安死角

2018-10-20

| 生產線 | 機台 | 資安

【聚焦應用程式白名單,生產內網管理也必須重視】惡意威脅無孔不入,機臺安全從4大防護面向做起

生產晶圓的高科技製造業,如果安全防護措施的不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導致病毒入侵並擴散,必須從管理面與技術面來強化防護,以避免同樣問題引起的資安事件再度發生

2018-10-20

| 美國國防部 | 武器系統 | 資安

滲透測試報告:只要利用簡單的工具與技術就能駭入美國國防部的武器系統

美國政府責任署針對美國國防部的武器系統進行滲透測試,發現國防部的武器系統缺乏嚴謹的安全防護,例如只要花費一天就能取得特定武器系統的控制權,未防範內部人員的非授權存取,或是使用容易被暴力破解的弱密碼。

2018-10-10

| 資安 | 漏洞獎勵 | Bug Bounty | 群暉 | 漏洞揭露計畫 | 漏洞回報獎勵計畫

【Bug Bounty概念席捲全球,臺灣也有企業實際應用】群暉跟上全球腳步,推出安全性弱點獎金計畫

運用漏洞回報獎勵計畫(Bug Bounty Program),讓企業本身服務及產品更安全,已有不少大型全球企業這麼做,像是微軟、Google、LINE等,臺灣也有企業執行這樣的計畫

2018-09-29

| 資安 | 漏洞獎勵 | Bug Bounty | 漏洞揭露計畫 | 漏洞回報獎勵計畫

【漏洞獎勵計畫成為企業安全新戰略】借駭客之力找出安全盲點,漏洞獎勵風潮吹向臺灣

近幾年來,企業面對資安漏洞問題的方式變得更積極,甚至連美國國防部、新加坡國防部,都會用漏洞獎勵計畫來挖掘潛藏弱點,這兩年來,臺灣也開始接受這樣的概念,並有企業開始這麼做

2018-09-29

| 資安 | 漏洞獎勵 | Bug Bounty | 漏洞通報平臺 | HITCON ZeroDay | 臺灣駭客協會

【Bug Bounty正在全球興起,臺灣今年也有平臺提供管道】臺灣公益漏洞通報平臺助企業推動獎勵計畫

成立兩年的HITCON ZeroDay,讓發現漏洞的資安人員能有集中的管道通知企業,在今年3月,他們更是開始推動漏洞回報獎勵計畫,鼓勵企業採取主動積極的方式挖掘未知的漏洞,甚至找出企業合適的資安人才

2018-09-28

| 資安 | 漏洞獎勵計畫 | Bug Bounty

資安借力學的崛起

借「駭客之力」成為企業資安防禦新法。怎麼做?最夯的方式莫過於發起漏洞獎勵計畫(Bug Bounty)

2018-09-25

| Check Point | MaaS | 資安

新惡意軟體即服務Black Rose Lucy現身,中國可能是下一個攻擊目標

Android的無障礙服務是Black Rose能夠執行惡意活動的關鍵,一旦無障礙功能啟動後,Black Rose會透過切換螢幕模擬使用者點擊事件,授予自己系統管理員權限。

2018-09-24

| 電子郵件 | 資安

研究:約9成網路犯罪經由電子郵件展開,約1%的郵件是惡意郵件

FireEye公佈電子郵件研究報告,分析今年1月到6月期間5億封電子郵件,101封郵件中有1封是惡意郵件,而有9成的網路攻擊仰賴電子郵件發起。

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