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雖然讓企業具備高度自主性的特質,但是很多隱性成本卻無法發掘,一般可能都只討論建置成本,但除了成本之外,還有其他必須考量的因素,我們採訪教育訓練中心、企業用戶、導入廠商、開發廠商及Linux原廠等5種角色,依據他們的經驗分別提供不同評估方式。
是否搭配新的硬體設備
雖然Linux強調可在一般x86電腦上運作正常,但是舊系統是否真的能配合Linux上的應用服務,則必須檢視應用服務的類型,如果只是在Linux上執行像FTP、網頁及電子郵件等邊陲服務,舊的設備配合Linux作業系統已經足夠,但是若需要執行像SAP、Oracle等應用服務,或者像Web Service等網路服務,還是建議採用新的硬體,才能負載較多流量,硬體處理效能也能配合應用程式,以提供較順暢的服務品質。以硬體廠商的態度,當然希望能配合新的硬體設備,但採購Linux時,要先思考服務類型,再加以確定,不過通常配合硬體廠商的解決方案,大多提供整體方案,企業不需要考慮後續服務事宜,減少維運負擔,也是可以考量的1點。
軟體授權來源
企業大多分派每位員工1臺電腦,而且多半提供作業系統及文書處理軟體的正式授權,然而員工常因為工作上的需求,自行安裝非法軟體,例如華視為解決ACDSee正版授權,就額外花費200萬元,解決單一軟體授權問題,但還是其他應用程式的授權來源,最後他們決定採用Thin Client架構時,使用者可操作共用電腦,配合晶片卡,更能提供每位員工自己的身分資料,而且Linux系統上已包含主流應用程式,不需額外採購軟體授權,讓員工慢慢適應Linux桌面環境,逐步汰舊Windows系統,但是必須搭配眾多配套措失,例如種子教官提供員工教育訓練、架設企業入口網站減少電子表單的轉換傳送等。另外,中華電信研究所原本考慮在Unix環境開發,但也卡在資料庫授權太昂貴,最後採用MySQL,MySQL中能記錄每位搭車客戶的資料,再配合原本Windows的地理資訊系統(GIS),提供應用程式開發能力。
供應商支援態度
若設備供應商不支援Linux,則導入難度高,例如臺塑石化希望平衡各種作業系應用的落差,開始導入在邊陲服的Linux,例如DNS、File及Web等網路服務,但核心服務則無法採用Linux系統,因為生產自動化的設備供應商並不支援Linux驅動程式,只能繼續採用舊系統。另一個例子是力晶半導體導入SAP的入口網站時,原本在Windows系統上,但當導入SAP時,Windows的磁碟I/O效率無法處理大量數據資料,最後只好求助供應商,而SAP原本就提供Linux平臺服務,反而讓力晶半導體採用Linux系統。Linux作業系統不是導入問題所在,應用程式供應商是否支援Linux,才是最大的問題。
資訊部門的技術能力
雖然採用Linux可提供企業自我掌控的特性,但是技術門檻也較高,若只導入後端伺服器,由資訊部門負責維護,因為技術背景效高,上手較快速,但若前端桌上型電腦也要導入,則關係到員工使用習慣問題,導入不容易。例如華視採用Red Hat Enterprise AS版本,從政策下手,逐步要求員工採用Linux系統,華視更認為,目前系統整合商負責技術服務外,將來更求要技術轉移,有問題要能自行處理,而且員工必須登入伺服器才能操作,管理權在伺服器端,更能集中控制,有效減少病毒、非法軟體等問題。
企業採用Linux的動機都不相同,「信任」則是跨出Linux的第一步,適度轉移作業系統,也能確保資料的安全性與正確性。文⊙蘇碩鈞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10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