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是最靈活、最有彈性的文書處理方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圖文並茂又兼成本低廉(從自用的角度而言,成本是很低廉),但成品無法大量複製,而且文字量很大時,手寫文書的效率很差,因此並不是現代社會多數人愛用的文書處理方式。

既然手寫文書無法「量大」,因此很久以前古人就發明了印刷術,無論是活字印刷或是雕版印刷,都是以大量生產為目標。雕版印刷和手寫文件的概念頗類似,只是雕版師父得把內容雕刻到「版」上,而這「版」通常就是木板,而且還得雕刻成左右相反(所謂的鏡射),這樣印出來的東西才會正確。可想而知,雕版其實相當費事,成本也高,但是因為「量大」,因此出版品的平均成本得以降低。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還有更大的彈性,活字的字模就是印刷的最小單位,其好處就是「字模可以重複使用」,只要把「版」用活字組合好之後就可以大量印刷,印好以後這字模又可以拆散,拿去組合成新的版去印別的東西。但若是你要印的文件內容沒有字模怎麼辦?那就得特別去做個字模。所以,活字印刷的品質未必會比雕版印刷來得高,但成本會更低。

不過,印刷技術無法解決「個人化文書處理」的需求,但是我們需要個人化的文書處理,而且效率和品質還得比手寫來得更好才行。

個人用的文件產生器
時間來到20世紀末,大約在8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成為文書處理的工具,印表機成為新時代的印刷機,但是電腦上的文書處理到底有什麼特色,如今已經儼然成為21世紀新人類必備的工作技能?

讓我們先從手寫開始「想像」。

手寫的彈性就是:你擁有絕對的自由,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不過,這也表示你得控制這文件的一切,這意謂著「做一份文件,很累」。

至於排版印刷的時候,每一張每一頁,內容都得適當地印在紙張的正中央,紙張的四周必須適當地留白以配合文件的裝訂及讀者的視覺舒適。印刷機器由熟練的技術人員負責控制、調整,確保內容不會被印到紙的外面去。

而在使用電腦+印表機做文書處理工作時,基本的想法就是:使用者只要打字即可,不必太花心思控制文件。

早期DOS下的文書處理,英文的字母都是一樣大小,因此在螢幕上顯現的「結果」並不美觀。但當人們只要「能用」的時候,就會先忽略美觀的問題。所以,當個人電腦開始流行起來之後,文書處理軟體就迅速地蓬勃發展,而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你只需要打字即可,而文書處理軟體會適切地調整你打出的字,確保文件印出來之時,一定會很正確的顯示在紙張的正中央,四周也會有適當的留白。

適當地控制分頁和留白
再次強調:到今天為止,大部分重要的文書處理軟體,所做的仍然只是同樣的事情而已。

使用者只需要調整好必要的設定,然後你就專心打字即可。文書處理軟體會確保列印出來的文件內容,將會精美地列印在紙張的正中央。而這一切,都不用假手他人。

而且,更棒的是:因為文件是以數位的方式儲存,因此修改設定非常容易。比方說,如果你要把列印的紙張尺寸從A4改成Letter,只需要改變紙張尺寸的設定,文書處理軟體一樣會確保列印出來的文件,四周的留白將會完美依舊。同樣的,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還是可以自己來,完全不用假手他人。

你終於可以當你的文件的主人了!

所以,在使用文書處理軟體之時,各位要把這首要的概念記住:文書處理軟體比較像是「WTGIWYG(What They Give Is What You Get)」,但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如果你需要精準且不可更動的列印結果,那……條件可就多了:

● 使用「桌上排版」軟體是得到「精準列印結果」的更佳選擇

● 你得確定列印文件的電腦有必備的各種「相關零件」,尤其是字型一類的檔案都不能缺少,列印出來的文件才會和最初排版的結果完全一致

當然,如果現在你需要精準的列印結果,技術上已經比以前成熟太多。但是,當時間還在30年前左右,電腦可以幫你列印出堪用的文件,就已經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數位奇蹟了。要注意,這文件是你自己打字、自己就可以列印,而且列印出來的文件周圍有適當的留白。

只能處理洋文的洋軟體
只是,外國人寫軟體,當然是先照顧外國人自身的需求,無暇他顧。所以早期的文書處理軟體當然只能處理拉丁文字,完全不能處理中文。但是沒關係,我們先從英文文書處理軟體的設計原則,來研究其「妙處」,這樣你才能知道為何這東西會掀起革命。

首先,文書處理一直是以「列印」為主要的設計目標。無論如何,你打的字,得印出來才算數。30年前並沒有Internet,也沒有e-mail這種東西,當時的人還是習慣用紙張處理一切。電腦再怎麼偉大,也沒有大到到處都是(現在也沒有,不是嗎?),因此一個好的文書處理軟體就必需要能夠做到下面的事情:配合市面上買得到的(幾乎)所有的印表機,自動分頁列印,並且在紙張的四周依據使用者設定留白。

當時最常見的「點矩陣印表機」有兩種規格:80行和132行。80行印表機主要是用來對付美國慣用的紙張尺寸:Letter。Letter紙張的尺寸是8.5吋×11吋,但如果你印滿整整80個英文字母在這種紙上面,兩邊的留白(按理來說)會太少。因此,文書處理軟體(正常而言)會預設紙張兩邊會各留下1吋左右的空白,而讓使用者每一列打上65個英文字母(含空格)。偵測邊界自動換行
請注意:如果你用打字機,那打到設定的紙張邊界的時候,機器會「噹」的一聲,提醒你該換行了。如果你用文書處理軟體的話,你得自己看著電腦上的指示,「喔,第66個字,該換行了」然後按下Enter鍵嗎?

當然不必。如果要的話,那這種軟體還會流行嗎?

也就是說,當時在PC下的英文文書處理軟體三巨頭:WordStar、WordPerfect和Word,雖然顯示出來的只是醜不拉嘰的等寬英文字,但光是能夠判斷紙張邊界自動折行這樣的功能,就讓廣大的企業用戶們痛哭流涕了。而且,如果你想要改一下文件的樣式,「左邊是裝訂邊,要多留0.5吋的空間」,沒問題,改個邊界設定,文件自動會重排,你幾乎不用費心做什麼事,就可以就可得到一份一樣美觀的文件。

所以,自動判斷紙張邊界並折行,就成為這類英文文書處理軟體最重要的原因了。既然如此,我輩既然要研究文書處理這門學問,就不可不對這項特異功能深入研究一番啊!



使用DOS下的WordStar軟體來製作文件,改變邊界設定時它也一樣會做好文件重排,這對當時的使用者來說已經是不得了的強大功能啊!


熟知Space和Enter的妙用
文書處理軟體能夠自動判斷紙張邊界並正確折行,在不考慮中文這類方塊文字的情況之下,早期的軟體都是用「空格」作為判斷的依據。

也就是說,空不空格,對軟體來說是個要命的關鍵啊!

構成英文的(或是大多拉丁語系)的元素,並不是字母而是「字」(word),字和字中間當然要用空白隔開。所以這類軟體的設計也不難,只要當使用者打的某一行字超過右邊邊界之時,它就把使用者正在打的字,整個折到下一行去。但這只是視覺上的效果,事實上文字和文字之間還是只用空格做區隔,折行的視覺效果是軟體計算的結果。一旦你重設紙張的邊界或是改變使用的紙張,軟體也只是重新把文件依照設定重排,這種工作用電腦來做就又快又準確了。

字和字之間用空格分開,那段落與段落間呢,則是用「Enter」來分隔。Enter通常代表著插入「換行」和「下一行從頭開始」的兩個「隱形字元」,因此視覺效果可以明顯讓段與段之間做出區分。如果打字的人很清楚這些規矩,那製造出來的文件也會比較便於「重新利用」。

就這麼簡單。



PE2其實不是個文書處理軟體,但它也有段落重排的功能。但是這功能你得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自己重排,文件要是很長的話,那可會要你的命。


人生總有意外
如果真的這麼簡單就好了。

可事情往往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麼簡單,我至少可以舉出三個「意外」。
第一個意外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文書處理軟體這麼聰明會幫你換行,所以一行字打到某個程度,就習慣會自己按下Enter斷行。乖乖,這麼做會讓你的文件將來很難處理。因為這類軟體用Enter(所插入的CR和LF字元)來當作段落的分隔,結果你在不是段落的地方就按下Enter,將來需要段落重排時,你就會看到詭異的情況。如果把紙張邊界調小,你會看到文件會以奇怪的方式斷行。如果把紙張邊界調大,又會發現文件不會重新調整樣式。簡而言之,如果你連這基本概念都不知道就開始用這類軟體,結果就是這文件將來很難再重排。

第二個意外是:有些軟體卻不是用這種方式去控制文字和段落的分隔,最有名的就是PE2。

PE2主要只在臺灣流行,而這套軟體很神奇的地方在於,它雖然不會幫你做文件分頁,但它居然也有段落重排的功能。但若要讓該功能正確運作,你得先知道分段規則是什麼。

本期結語:我們就這樣過了10年
PE2這軟體也可以設定邊界,但你得使用文字命令。像我這種曾經苦學過這軟體的人而言,我知道可以下達「s margins 1 65 1」這樣的命令,來設定一列文字的寬度是65個字元。然後,你得設定所謂的「行區塊」,並下達Reflow指令。一切正確的話,文件也會重排。但是要命的是:你得一個段落一個段落重排,否則文件會亂掉。

最糟糕的意外就是:無論是前面的「英文文書處理三巨頭軟體」,還是臺灣流行的PE2,都不能正確地重排中文文件,只是PE2至少能輸入中文,所以在臺灣就流行了起來。至於那些英文軟體,是根本沒辦法搭配中文系統使用。所以,早期的中文文書處理的使用者用的是段落重排功能很糟、自動分頁功能也沒有的PE2(或是類PE2軟體),當時要印個看似簡單的文件,你都得樣樣精通啊!

就這樣,大約10年左右的「中文文件隨便亂印」的日子就這麼過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