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學過的文書處理技巧 |
● 文書處理檔案的文件格式 ● 文字、段落和整篇文章的選取方法 ● 剪貼簿的概念 ● 文件「段落」的定義 ● 段落標記的顯示開關設定 ● 紙張大小和邊界設定 ● 文件的結構(文件由各種屬性不同的段落構成) ● 文字樣式的調整方法 ● 段落樣式的調整方法 ● 段落縮排的調整方法 ● 定位點與表格的概念 ● 定位點設定實務 ● 樣式設定實務 ● 表格製作基礎 ● 用Word或Writer列印郵寄標籤 ● 檔案格式的初步了解 ● PDF檔案的簡單應用 ● 排版的初階概念 ● 圖片的七種擺置方式 ● 圖文框的應用 ● 插畫軟體的概念 ● 用繪圖軟體簡單畫個圖 |
古代的中文沒有標點,是嗎?據說是有的,不然古人讀書大概會很麻煩,整天在那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猜半晌,難怪都考不上狀元。但是在一些古人的書法作品上,確實也很少看到有什麼標點的痕跡在,所以假設你看到趙孟頫所寫的「心經」,而且你也不熟「心經」的文字,那突然看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多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這麼一句話(其實這並不是只有一句),你大概也看不懂吧!
幸好,到了現代,我們已經(應該是參考英文的標點符號系統)建立的現代中文的標點符號系統。
不過,問題似乎從來沒有解決過。
也許不是個什麼極大極大的問題,但是仍有人(像是本人?)很認真看待標點符號的問題。
為什麼?
因為小小的標點符號通常可以讓文章意思「清楚明白」,就像地圖的經緯線一樣,可以讓看圖的人「更有系統的標定位置所在」。而對於文書處理工作者而言,除了「表意問題」之外,還有「認知問題」和「美觀問題」,接下來就分別就這三方面簡單說明一下。
標點的表意
「這一切主要是從陳可辛的《如果.愛》開始。2004年底陳可辛籌拍這部電影時,只有英文名Perhaps Love,正式開拍時中文名叫《如果愛》,上映時陳可辛果然改了,「如果」和「愛」中間多了個點,海報上寫得很清楚。事實上,除了少數媒體在撰寫報導時嚴格遵照《如果.愛》片名,絕大部分觀眾和媒體並沒有把這個「點」當回事。在採訪中,陳可辛還細心地解釋過這個點的意義:『中間的符號代表的意思是「也許」,因為劇中周迅的角色也不確定愛的是金城武還是張學友,很模糊的概念。』」
這是從網路新聞上摘錄的段落,新聞中的重點在於,陳導演認為「點有也許的意思」,問題是......
有嗎?
如果有,那我還真是不知道。
標點當然有很多用法,我自己也買了一堆書來瞻仰過。無論簡單還是艱難,複雜還是單純,每本書總有些相同或是相異的說法。不過大家不是吃打字這行飯,倒是建議可以參考教育部的《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HAU/c2.htm),裡面的用法對一般人而言已經相當足夠。某些特殊的符號,像是顛倒的驚嘆號,問號與驚嘆號二合一的符號(!?或是?!),這些符號因為罕見,也缺乏使用上的共識,所以就不必太在意了。
不過,一個點代表也許,不是說「一定不行」,只能說「並不存在這樣的使用上的共識」。
教育部的標點符號手冊網頁十分值得一般人的參考,裡面不僅有正確的標點形式,還有範例可以參考。最可惜的是:設計輸入法的人怎麼沒有來這裡看一下?
標點的認知
所謂的共識,簡單的說,就是「大家都知道這代表什麼意思」。比方說,看到逗點就知道語意的停頓(但沒有完結),頓號的停頓則更加短促(但英文沒有頓號)。一般來說,這類標點的用法有很強的共識,只有用得好用不好的問題,但不會出大亂子。
但在臺灣,中文用標點符號的學問如此巨大,是因為我們承受了三方面的文化衝擊,而大部分人並不覺得「共識」很重要。就拿前面陳導演的想法:中間的符號代表的意思是「也許」。但是,也許你並不知道有這種也許的用法,大家亂用的結果就會出問題。
比方說,英文的引號分為「雙引號」和「單引號」,但是「一般而言」英式和美式的用法不同,句號是否應該在引號裡面的用法習慣不同,所以在臺灣若是要說明引號正確的用法,就會有很多種不同版本的說法。而且,不是說在文化界工作就一定很清楚這方面的事情,有些人做了很久的文字工作者,其實標點的用法還是一知半解。
標點的美觀
請參考前頁的圖,以了解外國引號的用法。
外國的引號稱為「quotationmark」,對於單引號應該在雙引號的裡面或外面,就有幾個版本的說法,我就不多說了。但你至少要知道:Word內建了一個功能,可以「智慧的」幫你把正確的引號形式輸入進去。
如果你輸入「'98」,Word會知道這前面的單引號只是19的縮寫,它會改成正確的形式,沒問題。如果你輸入成對的引號或雙引號,Word會自動幫你把引號調整成正確的成對形式。
太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使用其他軟體按下鍵盤的引號鍵,輸入的會是一個向下的簡略引號,這種「非捲曲對稱」的引號,嚴格說來只用在「時分秒」的標示上(19"44'38),不是正確的引號形式。我看過一本書上直接說:「使用這種無捲曲對稱的引號,對排版工作者而言等於是犯罪行為。」不過,文化這東西與時俱進,說不定過了若干年(其實現在就己經是這樣了),就沒人講究這些了,反而這種不對稱引號才是正確的形式(稱為「電腦時代引號」)。
畢竟,當你在打部落格文字時,未必會有Word幫你自動「智慧型」校正這些引號啊!
關於引號的問題,還只是美觀問題的一小部份而已。
在Word 2003裡面,你輸入的「非捲曲引號」都會自動被轉換成正確的形式,相當智慧。不過因為引號是在ASCII 127以後的字元,有時會造成中文處理時的問題。三方文化的傾軋
還有很多例子,會讓標點的使用更加混亂,我再來舉一些例子。
比方說,當你寫「中英夾雜」的文章,提到英文時怎麼用標點?要用中式標點還是西式標點?這部份,我個人工作上會用到的英文大多只是單字或簡單的句子,所以我都還是只用中式標點,也建議大家這樣做即可。如果你的文章裡面引用了大量的英文,那這些文字裡面則保留英文標點的習慣用法即可。
但是,問題馬上就來了。
很多人不喜歡在中文裡面使用中文的單/雙引號。
這該怪誰? 我得說, 這該怪Microsoft的輸入法。
Microsoft的中文輸入法裡面,完全沒有照顧中文使用者得使用全部標點的必要性。不信的話,各位可以請教一下使用Windows倉頡輸入法的使用者,他們怎麼輸入中式引號?我找了一個人問,他的回答是「選符號啦!」這會是一個好的方法嗎?我想不會。
就算是Word的使用者,還可以問問Microsoft,「請問要如何輸入教育部公佈的乙式「書名號」、「章名號」呢?」這些還只是常見的標點符號,還沒有提到一些奇怪的符號。我個人的看法是,奇怪符號也就算了,不然能用的符號也太多了,管也管不完。但是,至少這些「中文表意上必要的共識標點符號」總要能簡單輸入吧!簡而言之,因為不容易輸入的結果,於是大家就在中文裡面大量使用英式的單引號、雙引號,但因為中文字比較巨大,比較厚實,中間夾雜的細小引號常會讓人眼花撩亂,我個人是非常討厭這種情形。
本期結語:請參考「標準」
「剛不是說三方文化的傾軋?但是你前面只提到了中文和英文的標點符號用法的不同,那還有哪一方沒提到?」
在對岸,對標點符號的使用還有一套國家標準,但在大陸的國家標準中,引號的使用就是用英式的樣式,只是大小是全形的(吧?)。但是這樣的標準我們會遵循嗎?不會,本人就不會認同這種事情。可反過來說,以前的書名號都是用「波浪般的底線」代表,但這在非文書處理系統上無法使用,所以後來用的角括號系統(雙角括號表書名,單角括號表章名)則是參照大陸方面的標點用法,這似乎沒什麼不好。
所以我個簡單的建議是:至少你可以參考教育部的列表,那至少是一個標準。
如果常看對岸的簡體文字,你會發現,他們的標點符號系統其實還蠻刻意的要走「完全西化」的路線(連數字的用法都要改用公制的方式)。舉例來講,他們的逗點和臺灣慣用的逗點就不同,他們的逗點是向左靠齊,留下右邊的空間,而臺灣的慣用逗點是「大中至正」,逗點就在正中央的位置。你說誰的方式比較好?
有人說,大陸那種方式比較好,一方面向歐美看齊,二方面這是「標點的原意」。以逗點來說,逗點的原意是分隔句子中語意未斷的片段,所以逗號後面有空間,可以讓形式更「易讀」。
但是,我得說:我就是看不習慣!因為我從幼稚園開始,看的就是放在中心的逗號。你跟我說這個好那個好,嘿嘿我就是難以接受。而且,幸好教育部的規範上頭,還都是用這種傳統的形式,只有在書名號方面借用了對岸的習慣,我是覺得這樣還真不錯,可以兼顧大多人的使用又不必改掉習慣的用法。所以,我也推薦你去看看那網頁,可以解決許多文書處理時標點的問題。
本期最後,我也誠摯希望做輸入法的專家們:稍微照顧一下標點符號的使用習慣,不要只照顧到一半。因為身為一個標點符號的使用者,我也希望我可以全部用到這些符號,而不要因為我不好輸入而冷落了某些標點符號呢!
熱門新聞
2024-12-03
2024-11-29
2024-12-02
2024-12-02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