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有一位貼身管家跟在你身邊,在你逛街購物過程中,進入商店時能主動告知你今日的優惠資訊,走到商品貨架前,能主動幫你介紹這項商品的特色,或是主動提醒你不要忘了買什麼東西,並告訴你怎麼走可以找到該商品,甚至根據你的喜好給出一些建議,這樣是不是比自己去問人、上網搜尋方便許多。現在,要做到這樣的貼身管家服務,技術上已經實現,消費者不用主動去要求,服務就能夠自動送到手中,關鍵之一,也就是所謂的透過位置與資訊的連結。
基於位置的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LBS )這種應用的興起,便是希望能透過行動終端裝置和網路的配合,確定用戶位置,主動提供用戶可能所需的資訊。
LBS其實並不是新技術,但之前無法突破的點是只能針對一個範圍去定位人或裝置的所在,無法更精確地定位,對於室內環境無用武之地,因此室內定位系統的發展是LBS接下來的重頭戲。
過去,透過GPS定位技術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但無法將應用延伸至室內。這主要是因為室內定位易受到建築物的干擾,普遍應用的GPS定位便無法有效執行,這也導致我們必須仰賴其他定位感測技術來解決室內定位問題。
目前室內定位感測技術發展,常見的有Wi-Fi與藍牙無線射頻技術,還有可見光、音波、地球磁場、慣性定位等方式,較早期就出現則有Zigbee、紅外線與RFID等無線技術。
如何做到定位呢?簡單來說,透過在室內部署多個感測器的方式,即可建構室內定位系統(Indoor Position System),接著透過訊號傳輸推算位置,並藉由諸多定位演算法提高室內定位的精準性。只是,各種感測技術均有各自的物理特性與限制,因此,目前室內定位系統在感測技術的採用上,呈現出兵分多路的情況。
以現階段來說,室內定位的焦點主要是放在Wi-Fi與藍牙這兩種無線技術上,原因無他,因為這兩種技術都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甚至一般筆電上已經內建的功能。尤其是幾乎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已經夠普及,因而成為目前室內定位技術應用上的重要媒介。更重要的是,透過它將可以個人行為與位置資訊的關係更緊密結合。
而且,全世界已經有數億人口在使用智慧型手機,許多業者都積極想要從中找到大商機。所以,如何透過手機結合個人行為產生更多關連性資訊,將會是商業應用發展所極為看重的IT技術。
目前,從室內定位技術所帶來的應用層面來看,可以分成「對人」與「對物」的面向,而跟每個人最切身相關的,就是與個人行為的連結,其中推播、導航與追蹤是現階段發展的主要焦點,因為這些應用是更以「人」為服務的主要對象,這也使得近期基於Wi-Fi與藍牙的室內定位導航技術成為關注焦點,因為這是目前手機上都已經具有的功能,透過智慧型手機將個人行為與資訊關連性更緊密連結,使行動服務有更多元服務的可能性,間接推動新的個人化服務時代。
室內導航、導覽與推播興起,要提供更近距離的顧客行動服務更容易
室內導航是室內定位主要應用之一,幫助使用者能夠像室外使用GPS定位一般,找到自己的所在位置,並能夠導引使用前往目的地,或是快速找出可能感興趣的地點。只是,室內定位在精準性的要求高,不像室外定位可以用衛星照相取得,相較之下,需要更多建築物內部地圖資訊的配合,並要納入樓層的概念,但以往沒有統一的標準平臺來管理這些圖資,使室內導航並不像室外導航那樣容易。
而且,在大型建築中要找到特定的地點,有時可能並不容易,往往需要透過設計標示牌與方向來確認自己的路線,但標示牌是提供所有民眾、不同方向性的大眾瀏覽,無法單獨為個人需求提供專屬服務內容,因此一般人還是需要仰賴服務人員提供問路諮詢,但這麼做的成本也不低,使得室內導航就成為另一關鍵應用。
總而言之,定位導航不光是室內定位技術就能達到,還需要結合本身建築物的平面圖資訊,或利用室內定位相關的圖資平臺,才能讓室內平面圖資能夠被管理、快速更新。另外,室內定位導航的App功能設計也要滿足需求,像是使用者肚子餓的時候,透過在智慧型手機App搜尋與快速查找方式,很快便能夠找到附近哪裡有美食餐廳,這也就是希望透過定位導航的應用,快速找到場域內自己有興趣的地點。
目前,室內定位業者帆船科技便在臺北車站實際做出室內導航的應用,提供適用Andorid手機的「北車室內導航」App。只要使用者將手機Wi-Fi功能開啟,這個App能提供臺北車站2樓到地下4樓的路徑規畫導航,並可快速查找餐廳、購物、提款機、廁所與出口等地點。
至於另一種室內定位應用推播服務,目的是讓使用者即時收到當前個人位置可能需要知道的訊息,由於這種服務所衍生出的商業模式與應用,是許多人馬上就能聯想到的,也因此,每當在談定位技術時,就會提到推播應用。
目前,在臺灣有店家採用LBS推播的應用,像是從網拍起家、專賣女鞋的Ann's,他們在開設的3家實體店面中,利用GPS定位的定位推播服務,當老顧客逛到忠孝、公館、師大商圈附近時(800公尺範圍),就能從手機App上收到折扣訊息或門市資訊,吸引人流。
只是,室內推播服務就必須仰賴室內定位技術才能做到,且能夠對應個人位置提供更精準地、更細膩的服務,例如我們只要向左走一步,移動一點點的距離,就能獲得另一項對自己有用的資訊。當我們在逛超市時,走到不同產品的貨架區時,便能夠收到不同的推播訊息,訊息中可以用文字或影音方式介紹商品資訊,甚至利用資訊蒐集與分析,提供你下一個可能感興趣的商品。
此外,若是將室內定位推播應用與會員系統結合,將能夠更聰明地提供使用者需要知道的訊息。像是記錄你的個人喜好,提供建議或推薦,當你來到感興趣的店家或產品時,才會自動提示相關訊息,或是記錄你過去常逛的商品店面,在你回到家中也能夠收到同類商品的資訊,並直接線上購買。
類似這樣交錯的應用結合,讓位置資訊變得更有意義,透過室內定位技術結合行動應用與雲端運算,使室內定位應用也能帶出O2O(Online to Offline與Offline to Online)的模式,提供虛實整合的應用環境。
定位追蹤對於協助經營者管理環境與人員,也有不少方便之處
室內定位還有另外一個面向,就是在定位追蹤的應用,只是這種應用模式的面向多是為了經營者而設計。像是目前無線網路廠商提供的室內定位應用,就能透過Wi-Fi基地臺定位出開啟Wi-Fi功能的手機位置,使Wi-Fi基地臺不只提供上網的服務。這是因為現代人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都有Wi-Fi功能,因此可以透過追蹤Wi-Fi訊號,進而辨識人的動線。配合後臺分析系統,便能提供辨識熱門區域、停留時間與新舊訪客等有用資訊,藉此改善服務。
當然,這樣的應用也能在應用在看護中心與幼兒園的人員定位,做到安全防護的目的,而監控員工、保全人員的行蹤,也能提升安全管理與人員調度,甚至是學校點名的情境,也能節省老師一個一個點名所浪費的時間。
不過,某些應用情境可能無法透過智慧型手機來完成,這也使得未來各式無線定位技術,可與穿戴裝置配合,而做到定位追蹤的應用。因此,除了手機之外,穿戴裝置也可能是室內定位應用的另一大利器。
能做到主動式提供資訊,減少使用者接收資訊的障礙
綜合來看,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影響最大的還是在定位推播的應用。與傳統作法相比,基於手機室內定位技術的應用,明顯讓個人行動服務更直接。
過去店家提供資訊時的問題是,店員不一定是隨時跟在消費者身旁,也不容易將所有相關資訊顯示在賣場中的看板、標籤上,運用消費者自身的手機接收所在位置所需要的資訊,將帶給消費者一種新的體驗。
為了讓個人行動服務更直覺,商家提供的資訊服務需要更積極主動,讓使用者能夠更方便獲取資訊。對於使用者來說,只要開啟智慧型手機的Wi-Fi或藍牙功能,預先下載專用的App,當收到訊號時就能夠背景執行,實際做到應用。
而過去基於手機的應用技術,雖然也有採用QR Code與NFC的技術來達到類似的目的,但這種應用的穿透性不高,使用者每次都要掃描QR Code的動作,或是用手機在貼近的距離碰觸啟用NFC,對於使用者來說,每次都要主動動作很麻煩,而對提供服務的商家上來說,顯然用這種方式傳遞訊息也較為被動。
室內定位應用的未來,就是要變得更聰明
隨著室內定位技術的發展,也促使相關廠商開始做出不同的改變。早期,開發室內定位系統的廠商,多是專注在提升室內定位精準度的演算法開發,但若要讓這樣的技術獲得應用,仍需要配合周邊相關的系統才能獲得發揮。因此,這些廠商中,有的開始自主投入軟硬體與服務的開發,使自家技術能夠提供相關完整的應用。另一方面,有的也被許多積極切入室內定位領域應用的大廠所收購。例如Ruckus併購Y-Find、Apple併購WifiSlam。
未來,若室內定位技術應用到極致時,並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時,將可能改變行為模式,不像過去人們需要做出動作,才會進入下一步,而是在使用者還沒提出下一步時,就能夠透過人與位置的關係,加上各式關連性資訊的蒐集,而先一步做出反應,透過位置資訊的觸發,做到符合現實生活的應用。
精確的室內定位技術其實也可看成感知應用之一,若能衍生到環控系統整合,做到智慧大樓、智慧生活層面,也不再只是痴人說夢。
想像一下,在我們上班的辦公大樓中,在會議室開會時,系統可以根據會議室的感測器掌握進入會議室的人員,並依照每個人的位置與習慣,分別調節頭頂上的燈泡亮度與各位置的空調溫度,若與其他感知技術的結合,透過物聯化與智能化的應用,將能進一步達到萬物智慧聯網的應用層面。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