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年以來舉行的IT研討會,廠商最常用的開場白,除了數位轉型、創新,大概就是「資料就是新石油」的論調,接著,一定會出現2017年5月初發行的經濟學人雜誌封面,然後開始談論大數據、資料科學、人工智慧等資料應用的新趨勢。
不過,如果從實際存在的資料儲存方式來看,我們經常以存取頻率高低、產生時間的近遠,以及處理即時性來區分,而有了所謂的熱資料(Hot Data)、暖資料(Warm Data)、冷資料(Cold Data),並且對應到不同的儲存系統。
舉例來說,而當前火熱的全快閃儲存陣列、固態儲存DAS設備,對應的就是熱資料,以及需要即時處理資料的各種工作負載,像是關鍵應用系統、高效能運算(HPC)——也有人稱為零級儲存應用(Tier 0),或是一級儲存應用(Tier 1),提供最佳的儲存裝置與系統存取效能,以及最大的網路互連頻寬。
而發展已久且普遍存在的各種硬碟儲存陣列,以及NAS設備,對應的是暖資料,可以滿足一般的資料存取需求,有人稱為二級儲存應用(Tier 2),而這些儲存系統所使用的資料儲存裝置,主要以單位儲存成本較為低廉的傳統硬碟(隨著固態硬碟的快速發展,其最大容量已經超越傳統硬碟)。
至於不常使用、需歸檔封存的老舊資料,則習於放到磁帶、光碟等儲存媒體當中,現在也有人會轉存到物件儲存系統或雲端服務,有人稱為三級儲存應用(Tier 3)。
然而,隨著儲存媒體技術的突飛猛進,快速發展的硬碟,在過去曾長期引領企業儲存應用的風潮,而攻佔上述三種儲存應用類型,如今,快閃儲存或固態儲存似乎也踏上這樣的旅程,再加上當前各種既有與新興資料應用的風潮,持續推波助瀾,使得越來越多人認同「以資料為中心為架構(Data-Centric Architecture,DCA)」,並且積極投入每個環節的發展。
早先幾年,我們看到主打認知運算、Watson人工智慧的IBM,開始提倡DCA,HPE也持續發展所謂的Memory-Driven Computing。幾年後的現在,專攻全快閃儲存陣列產品的Pure Storage,也希望提供這樣的架構,來打破多種大數據各自為政的孤立儲存型態,而且,他們主張的作法,並不只是將這些資料儲存環境串連在一起,而是透過一套性能更為強大、充分支援橫向擴展規模的Data Hub架構,來支撐資料倉儲、大數據資料湖、人工智慧資料處理流程、雲端服務等應用,對於Pure Storage來說,將會基於2016年推出的FlashBlade,實現這個架構。
事實上,No Cold Data這樣的主張,也不只是系統廠商與儲存廠商的理想,我們這期週刊的封面故事「從備份到複本資料管理的進化——新世代資料保護架構興起」,其實,也可以與其呼應,複本資料管理(Copy Data Management,CDM)開始浮上檯面,已然成為當前資料保護軟體廠商發展的重點,對於經由快照技術所產生的複本資料,他們都希望旗下的CDM產品能夠提供更積極主動、豐富的應用形式,進而支援應用系統的開發與測試,而不像過往,僅僅只是為了支援快速復原而存在。
相關報導 新世代資料保護架構興起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