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朋友患重病,命懸一線,我一直在想為何事情會演變至此,原因脫不了「自誤」和「他誤」兩個因素,很多親友一得知他面臨這項人生大關卡,紛紛表示關心,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意見和偏方,再加上他本人也因為不想面對身體的狀況,而延誤了病情的診療。
在過程當中,有些朋友會提醒當事人,這些意見並不是來自專業醫師,請他還是要謹慎看待,結果,他竟還是一一採用,或許是因為盛情難卻。既然如此,患者就應該耐著性子持續施行一段時間,才可能有成效,但他又急於改善,希望能夠立竿見影,於是,半途而廢,而改用其他療法,但後來因為病情危急,不得已還是接受原先他所不認同的診療方式。
之後,我沒再繼續關注他的狀況,既然有許多關心他健康的人,他也對親友們的意見比較認同,那也只好依照這樣的作法,畢竟身體健康的維繫,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認知和決定。
這讓我想到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面的情節,主角身受奇異內傷,因為結識魔教教主之女,旁門左道之士為了討好這位領袖的好友,而爭相獻上各種補藥,結果反而加重了主角的病情,而小說中唯一的專業醫生「殺人名醫」平一指所說的話,點出了重點。「公子何以去服食這些補藥?想必是為庸醫所誤了,可恨可惱。」,後來問到原因,得知送者是一番好意,他怒斥「好意,好意!哼,天下庸醫殺人,又有哪一個不是好意?你知不知道,每天庸醫害死的人數,比江湖上死於刀下的人可多得多了?」
想想朋友的狀況,我無法判斷他找的專家是不是庸醫,或許癥結點就是他認為對方醫術不行,所以才會對建議的療法沒有信心,也或許這些親友不知道患者判斷力有限,仍然好心地不斷分享各種情報,導致他無所適從。更何況,這些嘗試到底有沒有效果,有時也未必是方法本身的問題,患者一旦自己決定臨時喊停、改弦易張,誰能置喙?無法全然歸咎他人。
同樣,個人的健康是如此,當企業組織,甚至國家的生存面臨現實的種種挑戰時,我們同樣需要專業的判斷,才能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讓自己變得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但很可惜,就像上面的狀況,員工、民眾能否對於高層產生足夠的信心,以及決策的執行是否能一貫而持續,都是眼前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就像我們就診時都會擔心遇上不稱職的醫護人員,然而,就算是所謂的「庸醫」,雖然平庸卻也是合格的工作者,仍有基本的技術水準,並受到職業道德的約束,我們應該還是要對他們有足夠的信賴,因為,在這個體系之下,還是有一定的自律機制。相較之下,從一般非專業人士得來的情報,不論你有多麼信任這些人,還是要審慎評估,問題要有效解決,仍然需要理性而專業的判斷,需要掌握相關證據、找出禍源,接著「對症下藥」,而最終也需要你的充分配合,才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而不是光靠好心,徒勞無功還算事小,但若延誤病情、失去診治良機,茲事體大。
大家都知道「術業有專攻」,即便在教育普及、資訊爆炸的這個時代,仍然適用,我們比過去更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保健資訊,管理經營的策略,和一般人分享這些情報可能無傷大雅,但如果是面對急於解決問題的人,或者你本身就是患者,請不要在尚未具備相關學能、經驗的前提之下,擅自提供情報給他們,或自行決定療法,這不是一般人能夠負責的部分,就像傳統診所經常懸掛的匾額「仁心仁術」,心和術均要到位,健康才會真正改善!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2-24
2024-12-22
2024-08-14
2024-12-20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