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正當COVID-19疫情威脅再起,各縣市紛紛取消跨年活動之際,臺北市卻做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跨年活動照辦。臺北市跨年決策小組祭出了多種防疫措施和管制作法,像是有能力管制4萬人的實聯(名)制驗證措施等,希望能在事前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的防疫。

但是,活動當天,如何確保各項防疫的執行沒有出錯,一旦發生緊急狀況,得第一時間反應,例如嚴格進入管制造成人潮瓶頸,或出現高風險人員時,如何隨時整握全局變化,調整動線。臺北市靠的就是跨年實聯制儀表板。

圖片來源/臺北市大數據中心

這個數據儀表板上,可以看到最新的入場人數數據,各出入口的人潮動態,各種實聯(名)制進場驗證情況等,連當天活動周邊人潮都能推算,讓臺北市跨年決策小組即時監控現場情況,來應變。

打造出這個儀表板,只是臺北市大數據中心的小試身手,這個去年8月所成立的單位,是臺北市自己專屬的資料科學團隊,專門打造政策數據工具和協助市政數據分析,目前有3人,正在擴編要招募數據分析師、系統工程師及前端工程師。除了跨年實聯制儀表板,他們還有另一個關鍵成果就是COVID-19疫情儀表板。

圖片來源/臺北市大數據中心

在這個疫情儀表板上,不只可以看到全球和臺灣的最新疫情數據,還整合了來自臺北市各局處的第一手資料,臺北市各里確診、居家檢疫、隔離的數據,甚至是防疫旅館住房人數、口罩調度情況、各公共場所實聯制入場人數,到消毒作為,通通都有。防疫決策小組還可以直接透過手機、平板,邊移動也能邊瀏覽最新數據。這就是北市府的抗疫新武器。

在臺北市數位轉型發展藍圖中,過去力推科技引擎策略,用科技來發展市政,現在又多了一個數據引擎策略,臺北是要用數據來驅動決策,抗疫只是第一個應用成果。

過去想要靠數據來決策時,大多由各單位各自負責,數據流整合往往只有片段,也得仰賴不少人工作業,新設立的大數據中心從法規、資料統整、匯流或分析等基礎結構的功能,來建立跨單位的資料流,目標是要做到快速匯流、分析,最後就能夠產生輔助決策用的儀表板,或是提供深度分析,「更結構化的方式產生資料流,不用像過去那樣一筆一筆取得資料。」臺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點出最大的改變。

不只有負責執行的大數據中心,臺北市去年12月還更進一步設立了府級的資料治理委員會,由市長擔任主任委員,局處首長,加上不同領域的外部專家,共同組成,將資料治理,延伸到更高的層次,成為一個討論資料法治、規範、個資保護和資安政策的專責小組,讓各局處資料共享和整合利用,有一個最高指導小組,也能用來解決爭議。

甚至,未來臺北市若可以提供收費型的數據,來供公益或產業使用,也會由這個小組來討論。

臺北市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力氣,成立大數據中心、自組資料科學團隊、找來局處主管和多位專家共組委員會?柯文哲去年11月底參加一場活動時曾說,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看到數字,就能知道市府哪裡做得不對。

這個臺北市大數據中心就是臺北市正面迎戰施政問題的關鍵。

 相關報導  大數據臺北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