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第二週,臺灣武漢肺炎感染態勢日益嚴峻,11日本土個案有7例,其中有6例感染源待釐清,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直到6月8日為止,主要原因在於「出現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而在這樣的警戒規範下,若是室外500 人以上,或是室內100人以上的集會活動舉行,原則上應該停辦,但若能採固定座位且為梅花座、實聯制、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得提報防疫計畫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實施。
隔日,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6位本土病例,3例感染源待釐清,而在16位感染者當中,有高達10例是11日其中1位感染者的接觸者(1位同住家人,其餘為友人)。以這兩天而言,總共有2起群聚,以及數個感染源不明個案,若感染規模擴大或感染源不明的病例激增,警戒等級可能會提高,屆時對企業營運與民眾日常生活,會產生更巨大的影響。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若是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是一天有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將進入第三級疫情警戒階段,屆時,將停止室外10人以上,室內5人以上之聚會,大部分營業場所及公共區域都需關閉,僅保留維生、秩序維持和必要性服務、醫療或公務所需的部份,而且營業或公共場所都需要戴口罩,此外,針對發生群聚感染的社區,如需執行「快速圍堵」,民眾需要配合病毒篩檢,不得任意離開圍堵區,並且停止所有聚會活動及停班、停課。
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即使過去維持得不錯,但仍難以百分之百擔保未來繼續保持這樣的佳績,全體國民應提高警覺,隨時注意疫情警戒等級的變化,持續落實勤洗手、戴好口罩,維持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才能平抑、中止感染鏈的擴大,讓傳染風險降低至可正常生活的水準。
在此同時,我們對於政府進行的疫情調查與公布相關資訊的作法,也須多多了解,才能知道這些工作如何於法有據地持續推動。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先前已在自家網站公布多項文件,都值得大家去看看,像是:《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調單》、《指揮中心記者會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
防疫如是,面對資安威脅時,我們也能持續從中學習,在推動實務工作時,獲得更多啟發。誠如2021臺灣資安大會第二天的主題演講〈跟阿中學勒索軟體防疫之道〉,TeamT5杜浦數位安全執行長蔡松廷分析了疾管署、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作法,將其對應知名的資安框架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讓與會大眾更清楚了解公衛與資安之間的共通性。
而在這樣的相互參照之下,無論是禍延全球的傳染病或是網路資安威脅,我們都可持續運用識別(Identify)、保護(Protect)、偵測(Detect)、反應(Respond)、復原(Recover),來進行事中與事後的減災,甚至是未雨綢繆,而橫貫這些作為的關鍵,更在於事權統一(成立疫情指揮中心,充分授權)、作業透明(召開每日記者會,持續與各界溝通)、有法源依據(訂定傳染病防治法,於法有據)。
而基於這樣的作業框架,無論是面對數量突然暴增的感染者,或是被勒索軟體加密綁架的大量檔案與資料夾,也正考驗著既有的流程設計是否完備,以及防疫人員、政府機關、企業,以及所有民眾的應變能力與耐力,過去能夠成功圍堵這些威脅,並非得之於僥倖,事實上,我們的確有妥善的方法,也有足夠的決心、洞察力與行動力,一定能化險為夷,但前提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