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有兩大運算廠商的合併案塵埃落定,一是月初Nvidia終止對Arm的併購,另一是月中AMD完成Xilinx的併購。兩家公司當初宣布併購消息的時間其實很接近,前者是在2020年9月,後者則是2020年10月,如今卻有不同的結果。

關於Nvidia併購Arm,過去這段期間,兩家公司執行長公開同臺座談、演講、受訪的活動也不少,而且,若單看Nvidia去年舉行的線上活動,有多場Arm高層前來主講的場次。

事實上,兩家公司過去就有許多合作,關係密切。舉凡Nvidia開發的Tegra晶片,以及採用此處理器的Shield多媒體串流影音裝置,單板電腦Jetson系列,以及基於這些開發板而成的自駕車應用開發平臺Drive AGX、智慧醫療運算平臺Clara AGX/Holoscan;2020年4月併購Mellanox後,Nvidia主推的資料處理器(DPU)也搭配Arm處理器核心;到了2021年4月,Nvidia更宣布2023年推出該公司首款資料中心CPU,裡面也採用Arm架構。

若買得成Arm,Nvidia本身或許能省下相當可觀的智慧財產授權成本(或是其他廠商害怕的檯面下牽制行為);若買不成,他們還是可以繼續將Arm拓展至更廣泛的領域,在資料中心、邊緣運算、高效能運算領域促成更多企業應用,提供賣相更好的產品技術組合包裝、建構與延伸各種產業應用生態系統,正是Nvidia的看家本領。令人遺憾的是,或許是因為太過高調,而遭遇來自多方的阻力。導致併購無法完成,然而,我們認為這樣的併購進行模式與成功的彼此拉抬,仍然是替業界立下新的典範,因為Nvidia與Arm聲勢如今可說是水漲船高,後續的技術合作顯然並不因此失色,或許失了一些銀子與面子,但裡子是扎實的,突顯兩家廠商都是很有願景、且具備足夠執行力的公司。

相形之下,AMD與Xilinx宣布併購後,雙方都很低調,對於彼此合作狀況甚少著墨。不過,各界目前對於AMD併購Xilinx後的發展,幾乎都大讚其領導力,將身兼總裁、執行長,如今又升任董事長的蘇姿丰捧上天,但這項併購真是如此美好嗎?買進來之後就能馬上拓展市場規模與營收嗎?

Xilinx的確具有多個目前AMD沒有刻意發展的運算技術,可相互補充,像是:FPGA硬體設計——這幾年間持續推出相當多款資料中心等級FPGA加速卡,可因應資料中心發展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同時,不少嵌入式設備,以及5G與有線網路設備,也都採用Xilinx的FPGA晶片,而憑著這些現有技術資產與客戶,應該有助於AMD橫跨至邊緣運算領域。

對於此併購案,一直有個令我無法樂觀看待的癥結,那就是軟體發展的現況與前景有很大挑戰。AMD重回伺服器市場後,EPYC 處理器平臺固然因為提供更大量的核心,以及率先支援PCIe 4.0,而受到市場肯定,但這幾年隨著新款資料中心GPU的推出,他們才開始積極推動開放運算平臺ROCm,聲勢遠不如Nvidia長期耕耘的CUDA,而Xilinx在 2019年10月推出統一軟體平臺Vitis,希望支援軟體與AI開發者,如今雖衍生出Vitis AI、Vitis Video Analytics SDK、Vitis Accelerated Libraries、Vitis Model Composer,但陣容仍難與Nvidia多元、完整的軟體堆疊相提並論。因為,Nvidia有長期發展的CUDA程式庫,CUDA-X AI程式庫仍在持續擴充,上有雲端 服務NGC、Fleet Command,下有Magnum IO、DOCA等軟體開發套件。

另外,Xilinx在2019年4月併購的Solarflare,也有可能將智慧型網路介面(SmartNIC), 帶進AMD的伺服器生態系統,可惜的是,目前兩家公司完成併購的消息當中,並未提及這個領域的布局。相較之下,Nvidia這幾年積極將SmartNIC/DPU拱上重要位置,與 CPU、GPU並列,積極拉攏VMware、Red Hat等系統軟體商,發展卸載軟體定義資料中心通用功能的特色,拓展這類加速運算平臺的用途,讓更多企業能夠建置,而這樣的策略也是AMD併Xilinx目前所未揭櫫的面向。

除了產品與技術是否符合當前IT趨勢,對於主要運算平臺廠商而言,還要擔憂另一個趨勢,那就是:大型雲端服務業者自製處理器、加速運算器可能蔚為風潮,AWS已開第一槍,很滿意成效與市場競爭力,勢必擴大導入,如此將排擠公有雲對現行市售、客製運算平臺的需求,屆時,現行產品有哪些無可取代的特色,讓業者願意掏錢購買?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