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型企業這兩年也掀起了一股混合雲浪潮,從iThome今年CIO大調查可以看到,將近五分之一的企業,今年要擁抱多雲混合雲架構,雲端投資規模最高的產業是金融和服務業。服務業受到疫情加速電商化的發展,今年繼續加碼雲端投資。金融業則受限法遵要求,難以全面上雲,轉而大力發展多雲混合雲架構,目前仍在積極嘗試雲原生架構的初期,多數金融業選擇用指標性產品或服務來驗證這個新架構,為日後真正要實現混合雲架構的彈性調度做準備。另外,醫療業也開始躍躍欲試雲原生架構,等待主管機關公布合格的公雲廠商名單後,就能大步嘗試。

臺灣大型企業上雲步調較國外慢,有不少原因,其中一項關鍵是公雲關鍵基礎設施的不足。雖然Google很早就在彰化建置雲端資料中心,但是只有一朵公雲,仍舊不足以讓主管機關或企業徹底安心。並非三大公雲龍頭都在臺落地,企業想要活用雲端資源,就得慎重評估資料出境的課題。

再加上這兩年,公有雲業者的服務中斷事件頻傳,三大公雲無一倖免,甚至出現當機長達數小時的服務空窗期,這都讓企業更想等到多雲混合雲架構可行後,再積極上雲。

所以,當微軟2020年10月宣布要在臺灣建置區域級(DataCenter Region)雲端資料中心時,帶給有意上雲的企業高度期待,也開始積極準備,但是,直到今年10月,微軟這座臺灣雲端資料中心遲遲沒有啟用,甚至還沒宣布正式啟用的時間。

反倒是三巨頭中的AWS, 才在今年6月宣布要來臺設置Local Zone(本地區域)等級的雲端機房,10月6 日就正式啟用了這座落地在臺北的雲端機房。

為何AWS能夠後發先至?因為這座 Local Zone雲端機房的用途,不是為了提供完整的AWS全套服務,而是專門用於支援低延遲應用,能夠就近提供在地使用者,因此,相較於Google或微軟在臺設置的區域級雲端機,AWS在臺北的Local Zone雲端機房的規模小了許多,建置速度也就能更快。

這朵AWS臺北小雲仍舊是一朵完全由AWS維運和管理的公雲,提供了幾項關鍵服務,如EC2運算、EBS區塊儲存、VPC網路服務為主,其餘服務如S3儲存服務、Aurora資料庫服務等,目前仍沒有在臺提供。不過,透過高頻寬安全連線與其他 AWS 區域串連,企業可以透過同一套AWS API來使用其他區域上的AWS全套服務。

不過,就算同樣是EC2服務,臺北小雲的執行實例規格選擇較少,沒有提供許多低階的VM,另外,競價型的Spot執行實例也可能因AWS在臺機房規模小,而面臨了更激烈的價格競爭。

不管如何,AWS臺北Local Zone雲端機房的啟用,代表了臺灣雲端市場邁向新的階段,從單朵國際級公雲帶頭的局面,進入了多雲競爭的態勢,這不只是多了一種選擇,而是意味著,臺灣多雲混合雲時代的來臨。企業必須更加速自身雲原生架構和技術的累積,才能真正善用多雲的優勢。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