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恆常變化的世間,西方希臘哲學家Heraclitus感嘆:「世上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改變。」,而在東方,佛教四聖諦的「苦諦」闡釋眾生有三大痛苦,變苦正是其中之一,隨著各式技術應用持續演進,IT長年以來少有能夠穩定不變的事物,比起其他領域而言,積極擁抱改變,在快速更迭、推陳出新的環境生存,早已是常態。

以資料儲存而言,目前四五十歲這一代年紀的人們,應該都經歷過一張磁碟片只有1.2 MB或1.44 MB的時期,個人電腦若要執行一款遊戲,需要安裝一到兩張磁碟片;之後硬碟機、光碟機與光碟片普及,個人電腦與伺服器的資料儲存容量持續增長;此時所需要克服的挑戰不單是資料儲存空間夠不夠「大」、單位儲存成本是否低到能被市場接受,大家開始希望能夠提升資料存取速度,於是,促成固態硬碟、記憶卡這類快閃記憶體儲存媒體的興起。

到了近期,大型雲端服務業者進入市場,以隨需即用方式提供雲端儲存空間,如今的企業也積極推動上雲,許多資料已存放在雲端服務環境,以上種種均是資料的「增」。

至於資料的「減」,則是整個產業面對儲存容量有限、單位儲存成本高昂,所持續提出的因應之道,像是:壓縮、重複資料刪除、Thin Provisioning,都是屬於較知名的作法。

以壓縮而言,早在Unix主機、個人電腦80386/80486處理器與DOS作業系統盛行的年代,檔案壓縮已大行其道,目前仍經常在各種場合使用,Windows、Linux等作業系統也直接內建這類壓縮資料的功能。

至於硬碟即時壓縮,在90年代曾出現一些廠商推出這類型產品,DOS作業系統後期版本也內建硬碟即時壓縮功能,不過,在市售硬碟容量不斷擴展之下,此類型技術應用很快就已消失在歷史舞臺。目前已知的即時壓縮技術,還有應用程式內建此類功能(例如,Oracle Database、微軟SQL Server等資料庫系統均提供),以及資料備份(備份伺服器、磁帶機、虛擬磁帶櫃)。

為了抑制資料量不斷攀升對企業與組織帶來沈重的儲存成本負擔,在儲存應用技術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從2006年開始報導重複資料刪除(De-Dupe),到了2009年,透過採購特輯形式介紹市面上的這類解決方案,經過多年的觀察與經驗累積,我們對這類資料縮減技術已做出細部類型區分,像是:檔案型或區塊型、線上處理或後處理、在來源端或目標端來處理。以近期而言,2022年7月的封面故事《備份應用的資料減量革命》,就是呈現此議題的最新產品應用現況。

關於資料的「不變」,早期我們主要在磁帶、虛擬磁帶櫃、光碟櫃等歸檔儲存產品,提及它們具有一寫多讀(Write Once Read Many,WORM)的特色,但僅描述其技術性質,未感受到這類應用需求的迫切性。

後續隨著雲端儲存服務的普遍提供與企業運用,2017年我們開始介紹公有雲的長期歸檔儲存服務,2021年發表以此類服務為主的封面故事專題;而為了因應層出不窮的勒索軟體對企業檔案進行加密綁架、甚至摧毀檔案的攻擊,有些儲存設備廠商開始提供並主推WORM特色的相關產品,因此,我們從2019年開始報導這方面的技術應用,並於2022年3月,發表封面故事《儲存防寫應用重新崛起》。

而在持續追蹤相關產品的過程中,我們同時發現到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儲存產品,主打不可變快照(Immutable Snapshot)技術,而它們同樣是基於將資料鎖定在唯讀的儲存方式,而在2023年的此刻,恰巧是《儲存防寫應用重新崛起》刊出1年之後,我們正式向大家介紹這類型解決方案,探討它與一寫多讀技術之間的差異,以及彼此可相互補足的關係,並且勾勒出當代企業級資料防寫技術的最新發展。

回顧過去資料儲存應用的發展歷程,不論是熱儲存、暖儲存、冷儲存,如今都找到了用武之地,而過去一度被束之高閣、被認為未來可能沒有發展前景的技術,居然也能以嶄新面貌重回市場,這應該出乎我們與許多專家的意料,或許只能說危機不僅替新進者創造了商機,對於苦熬多年、久坐冷板凳的技術而言,仍然有可能因為時勢變化而再次出頭。不僅AI如此,歸檔、WORM這類防寫儲存的重新受重視,也是典型的例子。

 相關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