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場研討會中,跟五六十位資訊長、資安長分享從今年CIO大調查中看到的GAI影響。我歸納了從今年大調查結果中,所衍生的6個封面故事中的發現。有好幾位資訊長格外在意其他企業的GAI採用策略和目的,特別來信追問一些疑惑,更吐露了他們自己擁抱GAI遇到的難題。

今年開始嘗試GAI的企業很多,4成直接使用現成的ChatGPT類服務,2成則是更進階使用底層的GAI技術。只有不到1成企業正式採用, 我打聽一下,正式採用GAI的企業,不少先用於IT部門的技術工作,用GAI撰寫技術文件、用來幫忙學習新技能、用來輔助撰寫程式碼,這是臺灣企業IT最常用GAI輔助的Top3技術工作,也是目前很快可以看到直接效益的GAI場景。又以IT人力吃緊的一般製造業和服務業,最積極採用GAI來輔助程式碼開發。

6成企業今年處於剛起步階段,3成企業今年正在計畫,另有3成企業則是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他們不斷嘗試各種場景,想要尋找可行、高成本效益的GAI應用形式,來信吐苦水的資訊長,大多是這群正在進行概念驗證的企業。找不到合適、有效益的GAI場景,是大家共通的困難。更有位製造業資訊主管透露,老闆很爽快地同意,買了幾百萬元的AI硬體,他卻苦於一直找不到夠有價值的應用場景。

光靠IT自己找不到場景,那乾脆找業務部門,甚至全公司的員工一起來幫忙。不少企業轉而向所有部門尋求點子。一方面促成IT和業務更多溝通,搜集更多可能用GAI解決的業務痛點,另一方面也帶動全公司嘗試GAI、積極創新的氛圍。

例如去年七月,中華開發金控資訊長楊偉強就浮起了這樣的想法,找一天辦場AI黑客松來募集眾人的點子,沒想到超過了200員工組隊報名,還多加一天才讓所有隊伍完賽,也搜集了不少IT不容易自己察覺到的想法。

楊偉強告訴我,他想將IT人員訓練成企業內部的AI顧問,透過這樣的形式,鼓勵IT主動與業務單位溝通,來合作發想AI應用。

不只中華開發金控,我後來陸續聽到不少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者,紛紛辦起了AI黑客松或是GAI創意提案競賽,不只要尋找更多有潛力的GAI點子,也讓IT部門跟業務團隊有更密切的合作。

這兩年科技巨頭激烈競爭下,GAI技術快速演化,GAI技術平臺化、工具化的發展也飛快,越來越多主打免程式碼、低程式碼的開發工具紛紛現身,大大降低了IT部門的技術學習負擔,但新的挑戰是,GAI是更場景導向的應用技術,甚至,不少用GAI生成的結果,需要熟諳領域知識的老手,才能快速迭代找出優化的關鍵。有家醫學中心的IT,花了一整天調校提示工程的指令,還產生不出品質夠好的醫院評鑑文件,但改由主治醫師兼任的GAI專案成員,只花了15分鐘就找到了讓文件品質達標的指令。企業想要找出最有潛力、更有價值的GAI應用,業務場景中的老手是關鍵。

如此一來,IT不能像傳統IT習慣的做法,只是接收來自使用者的「需求」來開發,而必須讓使用者成為開發團隊的一份子,甚至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開發模式,才更容易挖掘出高價值的GAI應用。不只是IT與非IT部門之間的互動方式必須改變,甚至連IT自己的角色和定位,都必須改變。

但要怎麼變?IT得變成什麼模樣?我非常好奇。直到採訪羅氏大藥廠亞太區CIO吳明杰時,在他分享自家IT轉型的故事中,我找到了答案。過去幾年,他一直致力於讓IT轉型成「策略夥伴」(Strategic Partner),協助其他部門,運用技術,共同創造更多商業價值。這不是一個技術課題,更是一個組織、溝通、協力的共創課題。

這個形容,也讓我更了解,為何中華開發金控資訊長楊偉強要求IT成為內部的AI顧問,同樣也是要讓IT以技術顧問的角度,來成為業務單位的策略夥伴。

策略夥伴不是全新的管理思維,但卻是IT部門的新挑戰,也是新機會,尤其以場景為重、業務導向的GAI,IT更需要變身成這樣的新角色,才能將場景中的痛點,用技術驅動成為新機會。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