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面對的各種商品,不分類別,只要冠上「個人化」或是「量身訂作」之名,身價都可以翻上好幾翻。
會被個人化商品吸引的消費者,自然是希望和他人有所不同,相信這樣的商品可以體現他的個性、風格。對這種事嗤之以鼻的人當然也不少,他們認定這是商人玩弄操縱的手法,商品除了實用價值之外,並無其他。
人們能不能透過「購買行為」來彰顯獨特性,並不是一件容易回答的事。一個人特不特別,需要某些具體可見的行動或是作品來呈現與溝通。最高境界,當然最好妳是一個藝術家,作的東西保證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馬克思說,商品有個性或是品味,當然是個假象,只有當我們擺脫資本主義的壓抑與剝削,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馬克思期許,在超越了資本主義的社會裡,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在那樣的社會裡,每個人就是真正的自己,可以展現真正的自我。
這當然是馬克思陳義過高的期望。事實證明,「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終究是少數,生活富足了,有錢有閒了,多數人不是去搞創作,而是買更多的商品。有能力創作的,是社會中的少數人。購買商品,使這些商品和自己產生某種關係和連結,讓自己感覺與眾不同,終究是件容易許多的事情。
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是表現在堆積如山的商品。他的意思是說,商品在你告訴廠商你的需求為何之前,就已經在那兒了,所謂的商品個性,不過是廣告行銷事後加上去的莫須有屬性。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當然是事實。我們如果不是創作者,我們就只能在「現成的」諸多可能當中作選擇。但是這樣的選擇是不是純然資本主義宰制的結果,可就很難說了。
小說家米蘭昆德拉在他的小說《不朽》裡提到,女主角要和她的友人告別,揮手作別的姿勢是如此優雅,以致於連她自己都深受感動,覺得自己的這一揮手作別之姿,是如此的不同,是如此專屬於她,甚至是一個足堪不朽的姿勢。但是昆德拉夫子自道,我們人類生存的處境就是如此無奈——從古至今百億計人口,無可計數的揮手告別場合,但是揮手的姿勢卻是那樣有限——沒有一個揮手姿勢,真的是那樣不同,那樣專屬於某一個人。
馬克思老是對一半。成為一位藝術家,你才有機會表現妳全面的自我。但是從商品組合當中選擇最能反映、寄託、幻想我們的種種品格的那一種,得到一點點滿足,一點點慰藉,真的也沒那麼不堪,那麼沒有價值,那麼需要口誅筆伐。
我們選擇閱讀的書,反映的我們的視野、品味和學養。我們選擇的商品也是。差別在於,選擇讀哪一種書,和你口袋的深淺比較沒關係,相對來說,一般商品的階級意識可就鮮明多了。初春提LV櫻花包,峻冬拿Celine兔毛包,展現的,是過人的搭配品味,還是殷實的家道?這一點,馬克思倒是對的。我們選擇的廣度,說穿了還是與口袋的深度成正比。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