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勛/iThome電腦報總主筆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百來頁的小書,卻試圖要提供我們一個極盡誘惑的許諾:一種人生、工作、乃至生活中其他種種都適用的成功之道。

作者的解答,起自一個簡單的心理學實驗的結果——能夠「先苦後甘」,願意遞延消費、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的人,被證明是比較容易成功。

作者舉了許多大人物小人物的實例,來說明這個忍一時之快,成一世之功的道理。印度聖雄甘地的兒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真正深切體會誠實守信的重要性,當他的兒子錯過了約定來接他返家的時間,卻又企圖說謊來掩蓋自己的過失,他不是逞一時之快、破口大罵,而是拒絕他兒子接送,自己花了五個半小時走了十五公里的路回家;王建民在洋基隊的投捕搭檔波沙達,年輕時原本是右打的二壘手,但是他老爸堅持,如果他想成為大聯盟級的選手,他就必須做不成功的選手所不願意做的事;二十一歲就成為一線好萊塢影星的強尼戴普,非但沒有沈溺在自己的少年有成,反而積極地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極度低調地過生活。

忍一時之快,蓄積的能量能有多大呢?作者舉了一個我們很多人都熟知的算術遊戲來說明:從一元開始,每天都加倍你的儲蓄額,三十天後,你就將有五億元的存款。在我看來,這樣的數字雖然讓人眼睛一亮,仍只是微觀地看待人類的意志所能帶來的巨大潛能。
最極端的遞延享樂與消費的人生觀,自然非「犧牲此世,以待來生」的宗教精神莫屬——此生修練、禁欲、奉獻、節儉、辛勤工作,藉以換得來世的解脫、極樂與不朽。這樣的遞延之久,甚至有沒回收,都不是那麼能夠確定,卻是千百年來成就風雨名山之業的仁人志士背後最重要的驅力之一。社會學家韋伯寫「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他認為資本主義體制之所以得以在西方社會興起,新教教義鼓勵節儉、勤奮工作,藉以榮耀上帝,提高進天堂的勝率(並不保證),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換句話說,遞延享樂與消費的人生觀,甚至改變了歷史,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社會體制。

這本書出版在臺灣卡債族氾濫成災的時間點格外有其意義。根據金管會的統計,卡債族債臺高築的主因是過度消費,而不是因為投資或是生活困難。這當中所反應的,當然是現代人「活在當下,債留明天」的價值觀。活在當下沒什麼不對,也有他積極、超越的一面。但是未經深思熟慮的活在當下的問題在於,這樣的當下,能持續多久?學生在期末考前還能忘憂地玩線上遊戲,固一樂也,但是這並不表示期末考不會來;刷爆五張信用卡時的壯志豪情,面對追索卡債時的悲情受迫意識,往往只是時間先後不同地出現在同一張臉上。

有待來生太沈重,活在當下卻又太過輕盈。《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毋寧提供了我們一個中庸之道的解答: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你的一生才會不絕地快樂的活在當下,而且這樣的回報,你也不需要等到來生才能享用。(註:《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2006年3月由方智出版社出版)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