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球季又開始了。像我們這種一面割捨不下任何一場王建民出賽機會,一面又內疚於放著諸多「正事」沒做的球迷,有時不免會想,看棒球,能不能一如「跟孫悟空學當好員工」、「在修道院學領導」、或是「讀三國學策略」般,從中得到某種職場上有用的啟發,稍堪告慰我們的愧疚之情呢?
和其他運動,乃至種種非商業活動相比,棒球,能否提供我們更多關於管理上的啟示呢?光看退休職棒球員作起生意來的勝率,或是經營人生事業第二春的起伏,我們似乎不能太過樂觀。
但是若較之「跟三星學行銷」、「與威爾許學領導」、或是「你也可以很微軟」這樣的正統商業論述,棒球所能告訴我們的,卻絕對只會多不會少。
我身邊的友人,即使上了一、二十年的班,當了管理數百人的主管,也未必能對企業的成敗之鑑,管理之幽微奧妙有什麼獨到的洞見。可怪的是,同樣這批人,只要看個兩年球賽轉播,甚至從未踏上真正的球場一步,卻是人人滿口棒球經,臧否球賽之種種如數家珍。
現實世界中的企業,其一舉一動,其興衰成敗,無一不是受到或內在或外在,或策略或運氣,或主動或無奈的因素間千絲萬縷般地相互影響,經理人說不清楚,管理書也常常說不明白。而球賽,是一種獨特的人性與組織實驗場,它既不像真正的實驗室那樣脫離現實,卻也不像真實社會那樣糾葛迷濛,在球場上,三個小時你就可以看穿因果,一個球季你就能夠論斷成敗,一個錯誤的戰術導致丟掉三分,一個金牌教練能讓原本三流的投手脫胎換骨,我們並不需要先讀三本競爭策略五本組織再造的管理書籍也能懂得,也能體會。
世界棒球經典賽期間,由於裁判的誤判,差點讓最後奪得總冠軍的日本隊無緣打進最後的決賽。當時就有不少人主張,應該適度運用科技(錄影重播畫面)來輔助裁判判決,減少誤判的機會。但是這項建議,願意接受採訪的棒界人士,幾乎都是反對事後再用錄影畫面來推翻裁判當下的判決。總括來說,主要的理由都是:棒球是一項有百年歷史的運動,既然百年來都是靠裁判的眼力作判決,這樣的「傳統」不宜輕易做改變。換句話說,誤判甚至也可以說是棒球傳統的一部份。
以咱們電腦報的角度來看此事相當有趣。棒球界人士所持的立場,不就是典型力拒科技對組織可能帶來的改變,即使這樣的改變明顯是「決策效率與品質的提升」?但是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思考,堅拒輔助科技這事倒也未必表面上看來那樣迂腐、那樣有弊無利。對棒球迷而言,現場/看棒球最大的樂趣之一,乃在於安全上壘或出局「決定性瞬間」的狂喜或懊惱,事後改判,不管是對自己支持的球隊有利或不利,都是「反高潮」的狗尾續貂罷了。對比來看,有那一種科技對組織的可能影響,是能夠這樣簡潔鮮明地正反並呈在我們面前呢?
關於管理,棒球能告訴我們的,並非哪種策略、領導模式、溝通風格、或是拔擢取才方式足堪我們直接複製移植,而是時間悠悠,世事雜漫,關於人,關於組織,到了球場上,突然就清楚了起來。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