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多或少,人總是愛做比較。學生愛比誰的成績高,比誰的電玩先破關,比誰的女友漂亮。工作上班以後,比薪水、比股票、比車子、比房子、比誰活得久。

因為我們愛比較,每當我們看見媒體報導某某工作、某某職位月入多少,某某人年薪多少,我們很難不拿來和自己當下的處境與狀態評比一番。

這樣的評比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過程。和自己一樣是臺大畢業的,當年還追過同一個女生,結果他現在是年收入千萬的總經理,你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高階公務員,你的心理大概就滿不是滋味;去年還巧扮網路新貴,手中股票號稱數億元的媒體寵兒,現在不但一文不值還負債累累,你嘴裡不說,但心裡想的卻是上帝是公平的,他老兄何德何能哪裡比我強、命比我好,可以一步登天,現在總算正義得以彰顯。

我們當然也不是都一直那麼憤世嫉俗,那麼見不得別人好。有人不當科技新貴,跑去幹月薪兩萬五的國家公園導覽員,我們心嚮往之,外加那麼一點點佩服;有人放著數十萬月薪不領,跑去慈善機構當義工,我們還是會由衷給肯定。

總括來說,在我們心目中,其實有一條簡單的公式,用來評估不同的工作或行業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看這些工作是不是值得我們尊敬:別人所做的事,價值高於他們所得到的報償(價格),我們便尊敬他、肯定他;反之,如果獲得的報酬大於我們所認定的實質貢獻,我們就心生不滿,就貶抑他。簡言之,Value/Price(就讓我們簡稱為V/P值吧)高的,就是值得尊敬的行業,是我們在電視上看了不會酸溜溜的行業。

決定各行各業的社會地位的因素有很多,像是收入多寡、專業程度高低,或是不同社會文化間的認知差異等等,最常被忽略的,就是V/P值比這一項了。比方說投資銀行家,年收入經常是天文數字,超過一般人一輩子的所得,這些人幾乎都是美國長春藤名校的畢業生,用專業術語講一些我們聽也聽不懂的話,用前述的標準來看,這些人的社會地位應該很高才是。但是出乎意料的,在各種的職業聲望調查當中,銀行家卻往往都是從後面倒數比較快的那個行業。至於排名前面的,經常都是科學家、大學教授或是醫生(受趙建銘的影響,最近如果重新作調查,醫生恐怕就有大幅下滑的疑慮了)。

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問題就出在V/P值比。投資銀行家表面看來光鮮亮麗,但是他們最重要業務之一,其實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掮客仲介業務,只不過他們所仲介的生意是以億元為單位,甚至數十億至數百億元也絕不罕見,因此所獲得的佣金也就極為豐厚罷了。至於科學家與大學教授,之所以被認為「清高」,正是因為他們錢領得少,但是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有著絕佳的V/P比。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在我們的社會,依據V/P值比,最未能贏得對等尊重與職業聲望的,恐怕是非AV女優莫屬了。先前我看到媒體報導,剛入行,完全沒經驗的日本A片女星拍一部A片的片酬只有10萬日幣之譜(不到3萬元臺幣),就算是小有知名度的女星,片酬也只在百萬日幣左右。在本土AV女星方面,據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宣宣自述,拍了4部的片酬則是只有十萬元臺幣。

說真的,初見這樣的數字,我對AV女優的敬意便油然而生。AV女優對我們的社會貢獻之大自不待言(至少我們電腦報的主力讀者群-男士們一定很清楚),但是實質經濟上的回報卻是如此之低,若依照我的公式來看,AV女優根本就應該是世界各國職業聲望的排名冠軍,或是最少最少,也應該與科學家或是大學教授並列才是!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