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大學教授的社會新聞著實不少。情色方面,先是兩位系主任被指控酒後性騷擾女學生,只隔兩天又傳出已婚大學講師劈腿兩大學生;錢財方面,前國科會主委因為涉嫌為特定廠商護航,被起訴具體求刑十五年,併科罰金三千萬,同案也有多位大學教授被起訴。不久前,桃園縣的監視器採購弊案也有多位教授涉案,遭到法院羈押,並被任教的大學解職。

前面列舉的個案,還只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件,這幾年來大學教授酒店喝花酒、抄襲、報假帳、婚外情等事件一直都是媒體踢爆材料的重要來源,不了解學院生態的人們不禁要問,大學教授是怎麼了?

很多大學教師其實默默無聞,沒有社會知名度,他們喝喝花酒,或是做一些有違職業道德之事,這些事若是發生在其他行業的專業人士身上,未必上得了媒體版面。媒體之所以會對此大作文章,自然是因為這些事和大學教授的形象以及社會的期待有不小的落差。人們普遍假設,大學教授書讀得多,道德也應該高尚一些。

大學教授是怎麼了?我們得從兩個層面來看。第一個層次,是書讀得多,道德就應該比較高尚的假設本來就未必正確。這是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差別。書讀得多,有時只是更讓人學得更多鑽營的巧門、詭辯的巧技、化小惡為大惡而已。

但是我們也不宜誇大這應然與實然間的落差,說讀書毫無教化之功,這又是矯枉過正了。大學教授的表現離離落落,主要還是和大學在近年來角色與定位的轉變有關。

其一,是大學的量變必然導致的質變。臺灣目前大學、技術學院150多所,大學教師上萬人。人多,出亂子的機會也高,不足為奇;人多,龍蛇雜處的機會也高,未必是所有的大學教師都向下沈淪了。
其次,是哪些人會取得博士學位,進而在大學裡面教書的組成改變了。我們當然也不需要過度美化舊時的大學。但是在大學還是以傳統文理學院基礎學科為主體的時代,大體上我們可以說會選擇待在學院裡面的人,都是對知識的追求有單純的想望,對於生命意義的實踐有所許諾的特定族群。在這樣的族群裡面,要找到「人師」,自然機會會大一些。

現在的大學體制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次出事的幾位教授們任教的系所,像是「水域運動休閒系」、「醫務管理系」或是「冷凍空調系」這些科系,在一、二十年前你都還很難想像會出現在大學的系所當中。現在大學的標準是,社會(市場)有這樣的需求,就會有這樣的科系應運而生。有這樣的科系提供就業機會,就會有人去取得這樣的博士學位,以方便取得這樣的教職。如此工具性格的制度之下訓練出來的人才,我們又如何能指望數萬之眾人人都是有超乎一般水平的道德標準呢?和我們臺灣的中小學教師相比,早期師範體系出身的老師們至少還研習過教學法,有代代相傳的師生相處之道,很大的一部分可能還是帶著對教育的熱情而來的。大學老師呢?修完飯店行銷、餐飲管理和廢棄物處理法,外加一篇比較美系與歐系飯店的管理制度的論文就直接上陣成為大學教授了。

當我們這些從一連串的難堪事件中倖免於難的大學教師,交相指責這些老師傷害學院形象之際,我們是否有反思,我們在找尋、聘用新進教師時,可曾一絲一毫考慮過這個人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好的人師?還是只考慮他畢業的學校、發表的論文篇數或是研究案的接案能力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這些事會發生在那個學校、那個系所,說穿了,也不過就是個機率問題罷了。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