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與NAS,這兩個主宰網路儲存的重大技術,雖然字面上剛好是相互顛倒,十分類似,但其技術根源的不同,卻使得彼此整合不易。

SAN(Storage Area Network),採用SCSI指令來控制,因此是以磁碟磁區的區塊(Block)為基礎,直接控制資料的讀寫,適用於資料庫等應用;NAS(Network Attached System),則採用CIFS/NFS檔案系統來控制,是以檔案為準,適用於檔案伺服器等應用。

可以見得,這兩大技術在架構層次上截然不同,一個是以磁區的區塊為基礎,另一則是以檔案系統為基礎。因此,以往SAN或NAS儲存系統都是個別單一的產品。然而,單一的儲存系統,亦即代表各自有專屬的儲存空間,這又與網路儲存技術的大同理想背道而馳──解放儲存資源分享的限制,創造可供伺服器共用的統一儲存池。

如果能讓SAN與NAS的儲存空間都放在同一套儲存系統,對企業管理而言會方便許多。於是,有些必須得採用NAS的企業──像是晶片設計公司,必須以NAS來儲存晶片設計檔案,就會額外建置NAS閘道器,放在儲存系統之前,由NAS閘道器來負責檔案傳輸協定的轉換處理工作。

對於有必要讓SAN與NAS共存的企業而言,這種折衷方案雖然增加成本與管理負擔,卻也是一種可行的做法;然而,其他企業就只好任由SAN與NAS各自為政了。

不過,近來隨著儲存設備廠商在技術上有所革新,能統合SAN與NAS於單機的通用型設備紛紛問市,為必須同時顧及SAN與NAS需求的企業,找到一條兩全其美的出路。

這類通用型儲存設備可同時支援多種資料傳輸通訊協定,並且可以將一部分儲存空間做為NAS之用,另一部分做為SAN磁碟之用,以一臺儲存設備同時解決大部分的網路儲存需求。

現今已有多家儲存廠商推出通用型儲存設備,本期的企業採購特輯,我們就實際測試了5款這一類可同時支援SAN與NAS的通用型設備。雖然此次測試產品幾乎都是外商品牌,不過,據了解,臺灣的儲存設備廠商亦計畫推出此類通用型儲存設備。

隨著新技術的問市,以往涇渭分明的儲存技術正在解構中,SAN與NAS的界限逐漸模糊,也只是其中的一個現象而已,可以預見,未來儲存技術將有更多的整合。

從上一期開始,我們刊登今年的iThome 2007年臺灣2000大企業IT預算支出大調查,由於調查結果內容豐富,我們將連續3期刊登完整的調查報告。第一期我們深入分析2000大企業的IT預算與支出之後,本期就進一步來探討2000大企業今年的IT投資趨勢與採購決策。

從資料分析結果可發現,營收規模、產業屬性不同的企業,其IT投資與採購決策仍有些許不同。繼上一期我們找到IT預算成長6%這個令人高興的數字之後,本期的調查結果也看出臺灣2000大企業普遍重視IT,即便是景氣低迷,也不會棄守IT。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