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不能出任何錯,這個壓力其實非常大。尤其是臺灣多數企業的資訊系統都是歷經多年一點一滴發展起來的,在這種漸進式發展過程中,很難避免資訊系統疊床架屋的問題,不只是系統功能一步步加上去,資訊人員也照著各自的作法在開發功能、調整系統,等到資訊人員改朝換代數次,資訊系統對於新進人員而言根本就是一個大黑箱,很容易就會發生修改了某個部分,而其他部分沒有一併連動調整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需求:IT需要一些準則、方法學,以系統化的方式來管理IT。而這個需求的答案,不少人都指向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這個堪稱為IT的管理學參考準則。
ITIL發源自英國,廣為歐洲的企業採納為IT管理的參考準則,在引進美國後,也獲得美國許多知名企業的信賴。在臺灣,ITIL雖然才剛起步不久,但已經有不少大型企業開始採納ITIL的方法,來提升IT服務的品質。
今年5月,ITIL推出最新的第三版,大幅強化了舊版隱而未現的服務管理生命周期的概念,側重於從提供「服務」而非提供「功能」的角度,來檢視IT服務的管理,更吸納了許多企業實際的經驗與意見。
ITIL新版的推出,也連帶影響了認證的方法,課程與考試機制都有不同的作法,如果你有意願取得ITIL Service Manager認證,可得趕快把握這段新舊版交替的黃金時期。本期封面故事,我們徹底檢視ITIL新版內容的改變、認證的改變,以及企業的因應方式。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