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創下新高、替代能源的呼聲漸起,但是反觀臺灣,我們卻把目光的焦點放在油價的計算方式(應採取固定還是浮動油價機制?)、中油員工福利金的多寡、臺塑與中油是否賺了太多錢……等這些技術性細節上頭。這似乎說明了,我們根本還沒有從全球能源危機的警訊中覺醒過來,我們依舊用十分短淺的目光來看待這世界所面臨的環境挑戰。
我們期待油價越低越好,是因為我們希望能維持既有的生活方式越久越好。工業革命兩百多年的歷史,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昌盛物質文明,只是這樣的物質文明發展,卻也是以能源的巨幅消耗為前提。如同歷史學家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在《文明之網》一書中所指出的,在工業社會中,每人每年的能源消耗量,是人類維持基本生存所需的70~80倍之譜。
過去「帝國主義」論者相信,歐、美、日這些國家之所以能夠富裕強大,是要靠剝削被殖民國家或是第三世界的資源才有可能實現,因此窮國永遠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這些帝國主義論者或許從未考慮過,一旦這些被殖民國家或是第三世界國家真的翻身了(特別是像印度或中國這樣的大國,幾乎一個國家的人口就是這些老牌工業國家人口的總和),或許也就是我們過去所認知的富裕生活模式要面臨終結之時──地球所擁有的資源與環境,本來就不可能讓為數如此龐大的人口,長期過著比基本生存所需資源高出數十倍的「富裕生活」。
我們如果還期待低油價,其實就是不相信我們當下的物質文明會有難以為繼的一天,或是最起碼在有生之年看不到。
但,很不幸的,油價維持在高檔不墜的現象,提醒著我們,能源耗盡的那一天並不遙遠。這世界已然改變,也需要改變,但是我們卻希望它維持不變,某種程度來說,期待低油價,期待我們既有的生活模式可以不要改變,其實是不切實際的逆勢而為,是不計較明天的末日狂歡。
油價偏高可能會讓我們經濟成長趨緩、採購能力下降、生活痛苦指數提高,當然會造成我們生活上的不便,影響我們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但是,高油價卻也是透過以價制量,延緩現階段能源消耗的最有效方式。此外,高油價也才能讓廠商有足夠的動機和誘因去開發替代性能源。
油價不管是每周調整、隔周調整、或是永遠都不調整,都不能改變石油能源快速邁向耗竭的事實,而後者才應該是我們關心的焦點。我不知道未來國際原油價格會不會下跌,但是,不管原油價格跌不跌,我們都不應該再繼續因為長期低油價而造成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生活方式。唯有當我們付出代價時,我們才會願意有所改變,而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而不是石油的價格。
畢竟,我們的首要身分都是地球的公民,然後才是一個消費者。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15
2024-11-22
2024-11-15
2024-11-22
2024-11-24
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