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籲請民眾多開小車,藉以節省能源的報導演變到最後,竟然變形成為部長所開的3000cc汽車,究竟是大車還是小車的爭議,這實在是臺灣環境與能源議題的悲哀。
3000cc的車子當然是大車,因為市面上毫無疑問有排氣量更小的車子可以選擇。
根據工研院IEKITIS計畫(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的統計,在2007年,2000cc以下的小客車占臺灣汽車總產值的72.1%,換言之,大排氣量的3000cc汽車只占整體的少數。
但是,運用這樣的數字或是所謂的基層民眾的「常識」,來指責我們的經濟部長卻是沒有道理的。如果我們的經濟部長在籲請民眾多開小車「之後」,還大辣辣地去買部3000cc的大車來開,那我們的確可以說他犯了言行不一的毛病。
但是我們不妨試想,如果我們的經濟部長非常有政治敏感度,為了避免政敵的指控以及媒體的渲染,他在做上述的宣述之前就趕忙換部小車來開,這樣是否就比較符合環境與能源的效益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我們可以合理假設,3000cc的部長座車既然是屬於國有財產,在無法轉售、部長又「不敢」開的情況下,這部大車自然只有閒置的份了。而閒置一部使用年限未到、狀況良好的大車,另買一部符合民眾心理需求的小車,怎能算是一項符合環境與能源思考的作為呢?
一般民眾常會批評政治人物愛作秀,實際上,我們的很多行為在不知不覺中卻是鼓勵他們作秀。我們的政府以及國民如果真正把環境與能源問題視為當下的關鍵議題,我們應該在政策上要求政府在未來採購首長用車時全面「降等」,購買排氣量較小的小車,或是對環境較為友善的油電混合車,而不是非常表面地斤斤計較於經濟部長現在開的是什麼樣的車。政府高官就應該使用大車才「體面」、「有排場」,這才是我們必須加以破除的舊式思維。如果這種建築在資本主義「現代」概念上的規格無法被從根改變,能源問題也就沒有辦法真正獲得解決。
在這個事件中,臺灣的媒體幫民眾把因油價高漲而累積的怨氣,移轉到人人親眼可見到的高官座車上,自然很容易引起觀眾的迴響和共鳴(因而也就有利於收視率),但是,從環境與能源的角度來看,卻是模糊了焦點、批錯了對象。
執政高層所犯的錯誤則是在於,他們落入了媒體的「議題設定」陷阱,汲汲於要辯解3000cc的座車,對於政府要員來說並非是大車。
能源短缺的問題和其他資源短缺時所能用的解決方案並無不同,不是開源,就只能節流。在地球石油蘊藏量只會減少不可能增加的情況下,除非有高效益的替代能源在短時間內出現,否則,改變我們熟悉的生活方式,藉以節省能源才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之道。
大官們當官的方式當然應該改變,但是當抑制油價一再成為臺灣能源問題最主要的焦點時,我們一般民眾是否也應該回頭想一想,我們是否已做好準備,要為能源問題改變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呢?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