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甚至自己也常這樣抱怨:難道軟體工程師不能有創意一點嗎?難道工程師在寫這些系統時,都不會加一點巧思嗎?這樣會很難嗎?

如果我們所認知的創意是天才型的創意,是靈光乍現式的創意,那麼就真的很難了。試問這世上能像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那樣擁有天才型創意的人,有多少?而每個人靠靈光乍現而成功的點子,又有多少呢?

但是,創新已成為當代社會顯學,就算你的軟體開發團隊沒有天才型的創意人,還是得面對各界對於創新的要求。現在不只是軟體公司被迫要創新才能生存,企業裏的資訊部門也被要求要創新。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教軟體工程師學創新,然而要怎麼學呢?看書是最快的方法了,不過看完書上所談的各種創意發想法,又讓人覺得這似乎也是在等待某一天有靈感降臨罷了,如何運用在實務工作上卻還是個問題。
該怎麼讓軟體工程師學到比較務實的方法呢?本期封面故事所報導的IDEO創新流程,是一個可供參考的方法。(請見第26頁)

IDEO是一家國際知名的設計公司,他們不只是設計出像蘋果電腦滑鼠、無印良品壁掛式CD播放器這些具衝擊性的創新商品,他們還為企業設計創新的服務,像是美國銀行的零錢存款服務、Nokia的行動遊戲平臺、卡夫食品的供應鏈改造等等。他們不只是各大設計比賽的常勝軍──至今已獲得了超過350個獎項,更申請了超過1千個專利。

從這樣的成果來看,IDEO的創新絕非只是依靠天才型的創意人,或是曇花一現的靈感式創意,他們一定是擁有一套經驗法則,才能夠從80年代至今還保持不斷地創新,而且還能持續引領創新。

去年底,我們有個機會去看趨勢科技的軟體工程師學習這種創新流程。我們的記者王宏仁,跟著趨勢的六百多位軟體工程師一起參與兩天的開發工作營,看他們如何藉助IDEO的創新流程經驗,來學習有系統且持續性的產品創新方法。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說,現在有創意對他們而言還不夠。以前他們都跟軟體工程師談創意,但軟體公司未來必須得擁有持續創新的能力,有了這個核心的競爭力,才有辦法繼續生存。

就趨勢科技這樣一家長年跟電腦病毒對抗的公司,雖然一路從軟碟片病毒打到了現今的網路蠕蟲,但隨著網路使用習性的改變,在接下來社交網路、雲端運算這種史無前例的應用模式下,該如何提供安全防護,其實很難再套用過往的成功經驗,需要的是有辦法、系統性地找出未來應用的需求,也就是創新的機會。

趨勢這次會特別採用IDEO的創新流程方法,除了是要軟體工程師學習方法之外,張明正指出,更重要的是要讓軟體工程師藉由集體的型式,學習團隊式的創新,這對軟體公司而言比個人創新還要更重要。

成功了一次不算什麼,企業得能夠持續地創新,才稱得上是擁有這個核心競爭力。而IDEO的流程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創新歷程是有跡可尋的,是可以有一套方法的。

其實每個人都能夠創新,就像趨勢的軟體工程師一樣,他們在參加這個工作營之前,也沒想過自己能在一天半內想出新產品的概念。找到了對的方法,其實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