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末年,大臣向慈禧太后建議,研究鍊鐵造船的技術。這個事情在當時聽起來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慈禧太后因而說:「放一根針到水中都會沉下去了,更何況是一大塊鐵呢?」於是建議這件事的大臣就被當成瘋子嘲笑了。

別說慈禧昏庸才會這樣子,法國的拿破崙,在當年幾乎是稱霸歐洲,可說是英明神武的領導者。有一天,一個美國人富爾頓來見他,建議把船的桅桿砍掉,用蒸氣機推進,把船身與甲板改成鋼鐵,這樣子的船將會使拿破崙稱霸海上。不過拿破崙說:「沒有桅桿的船怎麼能前進?鐵外殼的船怎樣能浮起來?」於是富爾頓被當成瘋子,當然拿破崙也失去征服歐洲甚至全世界的機會。

二次大戰中期,愛因斯坦等科學家聯名向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研發原子彈。羅斯福當然是反對,他認為花那麼多錢研究一個只是理論上看起來可行的事情,萬一做不到,錢白花也就算了,還白白浪費時間。於是科學家們請薩克斯來遊說羅斯福,老謀深算的羅斯福遲遲不肯答應。後來薩克斯告訴羅斯福,他是否要重蹈拿破崙的覆轍?「我們不做沒關係,但是敵人做出來了怎麼辦?」羅斯福想了一下,決定不把這群人當瘋子,馬上批准研發原子彈。

從這些歷史故事可以看出,一念之差會有多大的差異!跳躍幅度太大的創意往往被看成是瘋子,因為常人無法想像,無法透過觸摸與視覺來感受,也無法在腦中呈現任何清晰的影像,結果就是被掃地出門。「新的技術都是騙人的!」剛損失上千萬的長輩說:「你們這些人對自己建議的事情完全沒有責任感!」團隊把錢燒光了,大家也很無奈,新的技術有太多的風險,所以如果口袋不夠深,就沒有辦法撐到黎明的來臨。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新技術不一定是騙人的,只要有無限多的資金,就有實現願望的機會,可惜的是,我們手上的錢不但有限,還少得可憐,所以即使我們了解到別人建議的可能是未來可以發光發亮的明日之星,但是錢不夠也只能說No。

那些實現瘋狂想法的人,難道真的口袋裡都是錢嗎?越瘋狂的想法可能燒錢燒得越兇,因為從當前的技術要跳躍到看似不可能的領域,需要的實驗與時間太多了!大多數有創意的人,在提案不成之後,都會想要自己創業自己做。當萌生這個念頭時,這個人已經從假的瘋子變成真的瘋子了!事實上創業的失敗率高達80%不是沒有原因的,提出想法是一回事,真正去做又是一回事,要執行一個瘋狂的提案不是沒有辦法,但需要充足的準備才行。「可是如果任何事情都有100%把握才進行」,最近一個剛剛轉變成真正的瘋子,開始創業的朋友說,「那麼時機早就錯過了!」

我一直都認為「擔心錯過時機」的心理造成原本理性的提案人發了瘋,接下來他對很多事情的考量、處理方式都偏離了冷靜與邏輯,亂了腳步,終至失敗。我們可以去想想,當自己提出一個創意的提案時,為什麼別人不接受?為什麼我們被當成瘋子?有很多時候不是對方笨,而是這件事情的執行面太難,評估之後認為自己能力不足而放棄。所以當我們被笑是瘋子的時候,還是要忍住脾氣,問清楚對方到底是什麼原因會把這個提案當成天方夜譚?弄清楚了,說不定只是幾個小環節與假設弄錯,修改之後可能就可以過關了。沒弄清楚自己跳下來做,結果真的會把自己逼瘋。

滑鐵盧戰役的當天,英國銀行家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最早得到情報,知道英國打贏了,因此大舉低價買入英國國債。市場上資訊不足的人,都還在觀望,謠言都顯示英國被打敗了,因為那個時候誰有辦法打敗拿破崙呢?戰役的隔天,結果揭曉之後,只有看似癲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最大贏家。

巴菲特的名言「眾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眾人恐懼時我貪婪」,可以為資訊充足的決策提供最好的例證。腦筋之所以清醒、無畏無懼,不是賭徒心態,而是真的以資訊為主,衡量過各種利弊得失,最後得到的結果看起來驚險,雖然逆勢操作,卻往往都是贏家。但是如果資訊不足,只是憑著直覺猜測逆向操作,無視於事實發展以及可能風險,這就算是瘋了。

盲從並不是瘋了,因為要死大家一齊死,不會有什麼差別。心理面覺得自己挖到了一桶金,沾沾自喜不跟別人討論,也不努力求證的人才是瘋了,接下來不是自己輸光,就是被別人騙光。贏家往往都是心理面已經有方向、有定見,時時刻刻以新的資訊來淬鍊心中的想法,保持彈性與修正的可能性的人。雖然一開始會被當成瘋子,不過只要深信資訊與知識的力量,試著用不同角度來分析、反省、質疑自己的想法,並且與專業人士或者智囊充分溝通,理性客觀地決策,即使其行為看起來不可思議,卻有機會可以闖出一條路。

不要害怕跟別人不一樣,只要資訊的解讀與判斷都在掌握之中,就可以大膽跟別人不同!至於誰是瘋子,一點都不重要了。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政大EMBA國際金融組肄業、瑞士歐洲大學企管博士班肄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電子公司行銷副總。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