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曾經參與一本管理類雜誌的創辦過程。在籌辦的頭幾個月期間,我們密集地討論雜誌的定位與編輯方針。這本雜誌的老闆,過去辦過幾本以「step by step」的方式,教讀者如何入門各個專業領域而大獲成功的雜誌,他深信,同樣的模式也可以複製到管理領域來。

當時雜誌還聘請了規模龐大的顧問團,成員都是臺灣頂尖商管學院的名牌教授。這些教授的其中一位是我的老師,他在參加了雜誌所舉辦的「請益餐會」,聽了雜誌社老闆的創刊理念陳述後私下告訴我,他覺得這樣的「管理ABC」雜誌並不可行。他這麼說的原因在於,需要這種基礎管理知識的企業與經理人,大概都已經移往中國大陸,還留在臺灣的管理者,面對邁向知識、創新型經濟的挑戰,需要的是更進階、前端的管理知識(像是創新管理、品牌行銷、綠色企業之類的),而不是初階、入門的管理知識。他舉例,只能幫你的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管理知識,如果能幫你減少百分之十或二十的營運成本,就算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把工廠遷往勞動與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營運成本卻可能只有臺灣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這種成本效率導向的管理知識在臺灣有何用處?

這本雜誌後來一如它老闆的期望與定位創刊,六、七年過去了,這本雜誌算是賣得相當不錯,是發行量最大的管理類雜誌之一。於今回顧,當年的老問題卻依舊是個好問題:現在的臺灣人需要什麼樣的管理知識?

從雜誌的銷售量來看,似乎雜誌社老闆的判斷是正確的,渴求或是需要基礎管理知識的占了多數。但是這樣的結果,我們其實也可以說,正是反應了臺灣當前產業與就業市場的困境。

現在的臺灣,要跟上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一點也不是難事(別忘了,臺灣可能是全世界擁有博士學位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而商管博士又是當中最大的族群之一),真正的問題會是在於,那一種管理知識在職場上才是真正管用的?

一般估計,現在臺灣人大概有一至兩百萬在中國大陸擔任臺籍幹部或是創業。這些企業,就如同最近新聞吵得沸沸揚揚的富士康,多半走的是複製他們一二十年前在臺灣的成功經驗,將營運管理的know how移植到新大陸去。對於在這樣的企業工作的管理者而言,傳統的、錙銖必較型的管理知識當然還是管用的。

但是對於還生活與工作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工作者而言,我們所面臨的處境卻是相當尷尬的:知識上,我們知道我們需要產業轉型,轉向創新、創意之島,這是未來不可逆的必然方向,但是在工作實務上,這樣的知識卻還找不到太多足以讓它具體實踐的工作場域──一位專長「組織創新」的人才,能在臺灣的企業中找到什麼樣的對應位置呢?

因此,我們需要哪一種管理知識呢?在我看來,這將不只是一種知識學習上的選擇,也是地理與工作空間的抉擇。你的工作管理技能如果是效率的提升、成本的管控,未來你的工作機會,將會看那個所在最能發揮這樣的技能的效益而遷徙流轉,如果你性格安土重遷,期望能久居家鄉,你所需要的管理知識,就必須是亦步亦趨、與時俱進的,讓你不管身處任何地方,都具備世界級的競爭力。

人不想動,知識就得動,反之亦然。你選哪一個?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