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禮拜前iThome舉辦的虛擬化研討會上,主講人富邦金控系統支援處系統管理部協理黃榮林的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說,虛擬化就是斤斤計較。

富邦金控伴隨著集團整併而著手以虛擬化整併資訊系統,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他們目前在虛擬化平臺上運行的虛擬伺服器已經超過7百臺,這樣的規模已經不是只把測試或周邊系統放在虛擬化環境而已,其中已有不少重要的應用系統。

整場演講聽下來,我所理解到的是,透過虛擬化來打破資訊系統的桎棝之後,才有辦法來斤斤計較。

傳統資訊系統架構的限制,讓資訊部門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困境。每當有新的業務需要資訊系統,就得買一套新的伺服器,就需要編配人力去維護管理;機器越來越多,人力越來越不足,而機房則像是從寒帶逐步遷徒至熱帶一樣,從原本冷到沒人願意待在裏面,變成像是吹暖器一般,越來越熱。

在這種情況下,資訊主管面對老闆的斤斤計較,時常是倍感無力。在業務必得仰賴資訊系統的今日,業務量一增加,資訊主管的頭疼程度似乎就是呈正比增加;伺服器數量增加、應用程式數量變多,維護管理的負擔也隨之增多,機房的負荷更重了,電費又更高了。在這樣的結構之下,並不是資訊主管沒有為公司考量,而是沒什麼條件來斤斤計較,因而在面對老闆的要求之下,就只能苦往心裏吞了。

要解開這個惡性循環,就必須打破傳統資訊系統的限制,而虛擬化就是其中一個方法。有了虛擬化之後,即便因為一項新業務而要新增系統,所要做的工作可能只是建立起一臺虛擬機器,對管理人員而言,也不過是管理中控臺多了一臺需要監控的虛擬機器。這樣就能打破惡性循環。

唯有打破這個緊箍咒,能夠彈性地運用資源──資訊設備、資訊人力,資訊主管才有辦法來斤斤計較。可以計較到什麼程度?一套系統的部署時間,從以天計算,現在能以小時計算,系統故障的復原時間,從以小時計算到以分鐘計算。

更重要的,是讓資訊主管可以徹底發揮資訊人力。本期CIO Talk所報導的艾思妮(內衣品牌曼黛瑪璉的母公司)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們的資訊部門只有6個人,雖然在傳統產業來說也算不差的了,但這個資訊部門必須服務臺灣與大陸的所有銷售據點。比起他們所要涵蓋的服務範圍,他們的人力顯得不足,如果沒有利用精簡型電腦與虛擬化來部署、管理所有銷售據點的POS機,那麼光是全臺灣銷售點的POS機維護與管理,就可能會占掉這6個人的所有時間,一旦陷入了這樣的困境,那麼資訊主管哪裏還有人力來開發業務單位需要的新系統呢?所以,即使艾思妮的規模不比金控公司,但面臨的問題仍是類似,而虛擬化則讓他們能跳脫既有架構的限制。(請見第20頁)

本期封面故事的主題亦與虛擬化有關,我們實測Cisco的軟體虛擬交換器。一旦越來越多的伺服器移植到虛擬化平臺,在虛擬化環境裏儼然就是一個資料中心的架構了,這時候Hypervisor本身所提供的L2網路交換功能就顯得不足,像是要做到虛擬機器的線上移轉,就必須要在實體網路與虛擬網路之間做許多設定,然而這無疑是限制了虛擬化應用的彈性,因而透過分散式的虛擬化交換器可望解決這樣的問題。目前已有幾家廠商推出虛擬化交換器,而針對虛擬化交換器的IEEE標準802.1 Qbg也開始在起草,這將會是在虛擬化環境中實現整個資料中心的重要關鍵。(請見第25頁)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