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企業採用虛擬化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資源利用率的極大化,也就是整併伺服器。如同虛擬化廠商所說的,傳統IT架構的資源利用率太差,平均一臺伺服器的資源利用率只有15%至20%,運算資源幾乎有一大半是閒置不用,豈不浪費。
IT人員自己回去監控伺服器使用量之後,發現情況確實如此。另一方面,現在的伺服器規格越來越強大,處理器動輒是4個核心以上,甚至是8核心、12核心,記憶體容量要安裝256GB也不成問題,所以把多臺伺服器整併成1臺伺服器之後,省下來的硬體費用、機房空調費用、維護管理費用,拿去支付虛擬化軟體的授權費,看起來就頗為合理,長期下來應該會有不錯的投資報酬率,於是企業就開始邁向虛擬化了。
不料,VMware日前發表新版本vSphere 5時,把企業從這個美夢打醒了。伴隨著新版本,VMware一併祭出新的授權方式,取消了原本單一實體伺服器最大記憶體容量256GB的限制,改以每套虛擬化軟體可使用的最大記憶體(vRAM)來計算。在最高階的版本,單一授權允許使用最多96GB的虛擬記憶體,若容量需求超過96GB,則需要再加買授權。
此舉一出,用戶怨聲載道,因為他們正想著把記憶體裝到最大容量,以獲得虛擬化最大的效益。多數企業採買的虛擬化平臺通常是4路伺服器,高階者則是8路伺服器,而記憶體更是盡量選擇最大容量,因為隨著大型系統開始移植到虛擬化平臺,I/O效能瓶頸就是普遍會遇到的問題,藉由增加記憶體,則可解決部分效能上的問題。
所以,VMware之前以單臺伺服器256GB的實體記憶體為限,對用戶而言不構成是太大的限制,因為256GB是主流伺服器的記憶體配備標準,而且容量也夠大。但現在一下子把記憶體限縮至96GB(先前在用戶還沒抗議之前,是以最大48GB為限制),用戶就更難接受,因為大家早就不滿VMware的價格比其他廠商貴,現在又進一步把記憶體容量限制得更嚴格,豈不像是額外課稅一樣。
在用戶群起反彈之後,VMware在日前讓步,把vRAM記憶體容量的限制放寬1倍,如48GB改為96GB,但是,以虛擬記憶體為限制的計價方式依舊沒有改變。所以,vSphere 5一出,如同樹立了一道看不見的虛擬障礙。在既有用戶中,不想被這道障礙擋住的人,有的選擇不再升級,有的則打算把部分平臺轉移至其他廠牌,如微軟的Hyper-V、Citrix的XenServer、Red Hat的KVM等方案,避免被單一廠商綁死。
然而,難道VMware改變授權方式,就完全只是為了增加收入,盡把用戶當肥羊嗎?為何VMware仍不改變以虛擬記憶體容量來計價呢?且由vSphere 5的功能改變來看。單一虛擬機器現在可以支援最大1TB記憶體,所以可能發生虛擬機器所配置的記憶體超過實體伺服器的容量,因而需要採用記憶體資源池的模式,如果再以過往依照單臺伺服器最大實體記憶體容量來計算的話,就顯得不合時宜了;而改以虛擬記憶體容量來計算,也就有那麼一些道理在。
如果未來的技術趨勢是這樣發展,那麼其他虛擬化廠商未來是否也會調整授權方式呢?目前不得而知。然而,不管未來技術趨勢如何發展,現在企業立即面臨的衝擊,就是虛擬化的成本增加了。許多人原本已經準備好要全速邁向虛擬化,或者是打算把關鍵系統繼續轉移到虛擬化,但現在都撞到了這道虛擬障礙,不得不停下來重新思考。這道障礙,讓一些事情開始轉向了。
吳其勳/iThome電腦報周刊總編輯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4-11-05
2025-02-18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