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自己開公司的A君花了一年的時間深入解決產品問題,每次大家要求讓產品上市的時候,他總是說「再等等」,去年總算開始銷售,賺了不少錢。然而A君的同行小B,比A君早一年推出產品,賣了半年之後,發生品質問題,遲遲無法改好,結果訂單後來都跑到A君這邊,年底的時候小B的公司收了起來。
大家都說A君運氣好,不過A君說「不是這樣子的」,他其實很倒楣,產品還沒有上市的時候,測試起來問題一大堆,雖然市場很看好,但是bug卻很多。他說,幸好問題提早爆發,讓他可以集中力氣解決,最後才能讓穩定的產品在市場上勝出。
擔任管理顧問的朋友有一堂課,叫做「來得正好」。課程安排受訓學員在自己的辦公室中,當員工有問題來找主管的時候,不管是大小問題,學員都要鎮定而略帶興奮地說:「這問題來得正好,我們一齊想個流程來解決吧!」之後以問卷追蹤提出問題員工的想法與建議,再把之前主管沒有採用「來得正好」的回答方式時的問卷比對,發現如果主管不把問題當問題,不把挫折當倒楣,員工反而因此會被激勵──主管如果自己率先唉聲嘆氣,員工肯定哀兵必敗。
A君說,一開始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時,他其實比誰都挫折,除了營運資金的周轉困難之外,也要面對股東的質疑與同仁的批評,眼看著競爭對手B君產品已經開賣,可是自己的產品還有很多問題,實在很難過。而且同仁解決問題解決到煩了,都跟他反映說:「人家B君的產品也有XXX問題,也是賣得很好,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忽略這個問題先拿去賣呢?」A君總是以公司信譽為理由來勸說同仁,而且認為問題可能只是客戶沒發現,等到客戶發現了,一定會採取行動的。後來A君參加顧問公司的「來得正好」課程,開始用正面態度讓同仁理解,問題越早發生反而是一種幸運,因為等到銷售數量大的時候才發生,引發的退貨、訴訟、求償事件,就有可能一下子讓公司倒閉。
去年一家臺商工廠生產的電子產品,因為一開始毛利率高,雖然產品有瑕疵導致良率低,但是老板也不以為意,至少現在可以賺錢。沒想到過沒多久,競爭者開始加入,也有離職員工自己開公司回頭來競爭,最後導致毛利率大幅下降。可是因為之前日子過太好,沒有注意到應該要提升良率,等到毛利率下跌到無法概括承受不良率的損失時,本來還有足夠時間去解決的,卻演變成虧損也要接單,幾年下來不但沒有賺到,反而賠了不少。
從各種實例中我們發現,在問題爆發之前其實都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去解決,只是因為「反正都能賣」這個念頭引發了偷懶投機的心理,雖然知道問題的存在,但是「已經開始賣」的訊息造成了鬆懈,所以也就不去解決隱藏的問題了。A君說,他不是沒有訂單,而是產品還沒ready,賣不賣本來就是一念之間,但是他的經驗告訴他,如果開始接單,同仁可能就鬆懈了,因此他只接測試單,先讓客戶也幫忙測試問題,一方面透過客戶的壓力讓同仁努力解決,另外一方面也透過客戶的幫忙找出更多的問題,提早加以防範。
「可是如果問題超乎我們的想像之外,我們與客戶都沒有發現到這些問題,那麼做再多防範也沒有用!」A君的部屬這樣子認為。如果我們有100條檢驗措施,那麼這100條檢驗措施都沒有辦法找到的問題,確實只能讓它去了。「所以必須要讓『在乎的人』來設想問題!」A君說,如果工程師不在乎,那就要請他的主管來思考是否還有發生問題的可能性;如果已經抓不到任何問題,那就自己下來找問題。A君說:「我們生產的產品我都盡量自己用過,測試過,確保連我這種笨蛋用戶都可以正常使用,我才敢拿去賣。」跟A君聊過之後,才發現他看過很多競爭對手倒下去都不是因為沒訂單,而是因為有問題導致突然間的訂單流失與信譽受損。所以堅持了十幾年的信用,只能越來越珍惜,寧可不要賣,也不願意打壞信用。「所以很多客戶都等著我的產品,我一出來他們就立刻把原先走貨的換成我們的!」A君驕傲地說。
不只是生產製造,即使是汽車拋錨,開出家門口就故障總比起在高速公路故障來得好。當然所有人們製造的東西一定都會有瑕疵,會有潛在的問題,但是「產品商業化」的過程,就是要將這種邊邊角角的問題都收乾淨。Apple為了iPhone天線收訊不良的事情吃了大虧,聽說Apple裡面的工程師都知道,只是因為上市時間因素,加上賣得很好,也就忽略了。塑化劑的問題,也是早一點爆出來會比較好,儘管可能造成恐慌,但是如果沒被揭爆可能還沒人會認真解決呢!
既然問題越早引爆越好,那麼遇到問題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了,能越早修正也是件好事。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就表示有機會可以改善流程、修正方向,讓事業的經營發展更好,確實應該好好拍拍同仁的肩膀說:「我們一齊努力解決吧!」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