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不快樂的上班族比例高速攀升,不管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沒有加薪或擔心被裁員,這些事情總是令人快樂不起來。這種現象已經演變成為「冷漠公車」或者「冷漠捷運」,如同以前去東京的時候,朋友常說搭公車與地鐵的日本上班族面無表情的樣子,讓人感覺這個社會似乎太不快樂了。這些不快樂是否會影響同仁上班的情緒,還有工作的穩定度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人們對於「不想做」、「被不爽的上司指派」等事情,執行的效率超低。
有趣的是,根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公開承認自己「不快樂」,因為很沒面子,可是當被問到「如果不快樂造成績效不佳呢?」時,每個人的回答都是:「非常在意」。
Starbucks從賣咖啡豆轉型到賣咖啡之前,執行長舒茲(Howard Schultz)去了一趟義大利,這趟咖啡朝聖之旅給了他很大的啟發,於是他決定用全部的熱情投注在「喝出好的咖啡」這件事情上。咖啡本身品質儘管再好,消費者不是專家,不一定可以理解,可是有一件事情是不會改變的,就是人們都希望被重視,希望感覺到溫暖,並且渴望獲得快樂。於是呢,Starbucks在店內裝潢上就讓咖啡機轉了180度,讓服務生可以面對客戶,要大聲喊出客戶點的咖啡名字(而且大小杯也不使用英文,而是意大利文),營造社區的氣氛。銷售喝好咖啡的感覺,不僅員工認同,消費者也會認同。
學理上我們會透過各種制度與方式進行員工管理。例如用IT建立流程與資源管理以提高效率、維持「底線的績效」,或透過激勵來激發員工熱情,獲得「績效的額外報酬」。但是員工永遠都會存在勞資心結,固然主管常常要大家幫公司著想,為公司努力,可是再怎樣說,每個人還是會想「先顧好自己家裡」。並不是每個人都很幸運可以無後顧之憂地衝刺事業,公司要每個人都要就事論事,可是員工會希望能獲得公司更多重視。一旦這種希望被重視、尊重的期盼沒有得到滿足,A級員工會變成公務員心態,B級員工就會得過且過,造成公司沒有前進,缺乏創新,業績逐步衰退。我們都認為業績不好是環境不景氣造成的,卻沒有想過好公司在大環境不好時只是稍微小跌;但體質差的公司,就會有顯著落差。
員工不受尊重,或者自視過高,都會產生「委屈心態」,接著悶不吭聲地怨恨,直到有一天,因為某個導火線讓公司與員工兩造撕破臉。「這種事情壓下去不就得了?」擔任高階主管的朋友說,「壓」的哲學是他的升官之道,與客戶、同事、部屬,甚至夫妻、家人之間,比的就是誰能把誰壓下去。壓得下去當然是可以,可是員工怨氣的延燒,是足以毀滅一個企業的。因為只要怨氣沒散,新進人員就會受到感染,專案怎樣執行都有氣無力,接著主管就要用盡各種方式來drive──提報告/數據、催進度,這些原本都是好的,也是必要的溝通工作,但對於已經產生負面情緒的員工而言,這些都是監督、監視、不信任、不尊重。
員工都是很敏感八卦的,我們沒有辦法「管理」員工,而應該是與員工建立良好關係。建立關係的方式有很多種,小從「僕人式管理」的方式:噓寒問暖,送往迎來,還有必要的接送,日常的寒暄或工作細節的了解;大到給予信用上的幫助,例如寫推薦信,向上司薦舉。簡單講就是:爭取民心。國內一個上櫃公司的老闆,在考核主管時,就以「你這一年幫過部屬什麼忙?」做為考題,有些主管的「幫忙」太過私人性質,必須要扣分,有些則是公事上的幫助,則可以加分。僕人式管理是一種鼓勵同仁自愛的管理方式,並不是我們真的要當僕人,而是要以公僕的態度來進行內部的服務。相對的,我們也必須要考慮請走接受服務之後依然故我、不夠自愛的同仁,以免影響到自愛員工的權益。
當我們真心誠意服務同仁、部屬與老板時,就能產生正面氛圍,「為公司打拼」的精神才有辦法發揮。「老闆不在辦公室」的時刻,就可以考驗到主管是否只靠人力來push,而不是讓同仁因為工作氛圍良好而願意為公司努力。公司的成敗與否,在於高階主管是否制訂出正確的策略,或者企業所處產業是否有寡占甚至絕對優勢。如果我們希望員工能全力以赴,「蘿蔔與鞭子」的做法可行,如能搭配「僕人式管理」會更好,並且因材施教,依據員工特質搭配不同教育方式會更有效果。
要帶起企業氛圍,也就是企業文化,每個人都有責任,但主管更有責任,從見面的微笑打招呼開始,到學習用正面的心態來服務大家。事實證明,這些帶來大家快樂的小細節,遠比待在小房間裡面拼死拼活來得有效率多了。不然,光是處理員工累積的怨氣,就足以讓我們挫折連連原地踏步了。別忘了「100減1等於0」的教訓,就算我們做對了100件事情,只要一個執行關鍵失誤或延遲,就有可能全部歸零。而人的事情,常常成為這個脆弱的關鍵。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