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應用程式開發產能的影響,程式語言只是個出發點,現代程式庫不僅是可重用功能的中心,還扮演了規範架構流程、限制語言功能、擴充程式語義、模擬典範(Paradiam)等多重角色,有時體質不良的程式語言,因為有良好的程式庫約束了先天不良元素,反而使得原本不被看好的語言廣為接受而獲得重用。

可重用功能的集中處
基於開發程式時的可維護性與彈性,程式開發過程會不斷消弭重複性。傳統程式庫的角色,就是將重複出現的通用演算片段封裝為函式,日後若有相同需求就可直接引用,節省開發人力與時間。

有時可重用對象並非演算片段,而是為類似商務需求而撰寫的重複流程。設計模式中的樣版方法(Template method)可作為此現象的縮影,父類別根據抽象方法撰寫樣版流程,抽象方法則由子類別根據實際需求實作。樣版方法重複流程中未完成的抽象是以方法為單位,如果重複流程中未完成的抽象是以物件或整個模組為單位,這樣的程式庫就形成所謂框架(Framework)。

舉例來說,現代Web應用程式普遍採用的MVC/Model2流程,基本上就是由控制器接受請求、處理請求參數,接著轉發給模型物件進行商務處理,之後轉發給畫面元件呈現結果。也許可花費半年親手撰寫程式控制這樣的流程,然而有些框架以通用方式實作了流程,開發者只需根據實際需求實作抽象元件,就可組裝出完整應用程式,足可減少半年開發時間。

傳統程式庫與框架的不同在於,以傳統程式庫開發程式,開發者可以完全控制應用程式流程,以框架開發程式,流程反而是由框架控制,這就是框架之所以稱為框架的原因。

每個框架實作背後必然支持某個架構與流程,使用框架必先檢視商務邏輯是否符合框架設定的架構流程,否則反會被框架框住,失去使用框架的真正意義。例如採用IoC框架時,應先思考應用程式中是否有眾多相依物件,相依物件間是否需要適時地抽換更動,才不會被繁複功能與設定細節迷惑。

程式庫也扮演著標準化的角色。現代程式語言都會伴隨核心程式庫,提供基本字串處理、群集物件、輸入輸出、網路連線、並行處理等通用功能,希望開發者盡量基於核心程式庫開發,增加應用程式流通性。有些語言透過實質的過程,推動程式庫、框架或平臺的標準化,有些程式庫或框架雖然沒有實質的標準化過程,然而由於設計良好而廣為使用,亦形成所謂產業標準,提供更多通用的選擇。

限制或避免語言特性

程式庫可視為程式語言的延伸,方向之一可以是限制語言本身的特性。例如物件導向語言可定義某種形式的建構式作為建構物件之用,然而在某些場合會想限制物件的建構方式,此時也許採用如設計模式中的單例(Singleton)模式來設計程式庫。

有時語言本身功能過於強大或設計不良,開發者因而難以掌控,也常見採用程式庫來進行約束。

例如JavaScript具備了動態語言、原型語言特性,且遍向弱型態語言,加上語言本身制訂倉促而有許多令人難以理解之處,許多開發者隨意用JavaScript對物件進行擴充,造成了許多各瀏覽器獨有特性,使得開發者至今仍在為跨瀏覽器問題而奮戰。

採用程式庫限制語言特性的方式之一,可以jQuery為例,其不採用傳統隨處對元素新增方法或特性的方式,而採用選擇器選取元素至包裹器(wrapper),開發者操作包裹器上定義的方法修改被選取元素的特性,目的是形式上避免開發者直接更動元素,而造成更多非標準特性,並嘗試將複雜的跨瀏覽器問題封裝在包裹器中解決。

有時開發者不熟悉語言設定的模型或其應用平臺,因而不會使用或誤用語言、平臺某些特性,時有所聞,此時可以程式庫模擬開發者熟悉的模型,從而避免開發者誤用語言原本的某些特性。例如ExtJS以模擬類別系統方式,讓不熟悉原型系統的開發者易於使用,其亦使用GUI元件架構,讓開發者不用觸及DOM元素相關議題。

擴充語法或語義
程式庫可視為程式語言的延伸,方向之一可以是擴充語言的語法或語義。語言會在演化過程中考慮納入新的語法,越是廣為流行的語言在納入新語法時,考量因素越多,以免對既有的程式造成過大衝擊(像是升級不易)。語言納入新語法的過程曠日費時,程式庫的制訂與擴充相對有彈性許多,因而有些程式庫是以擴充語言的語法或語義為目標。

以Harmcrest程式庫為例,其目的在於改進斷言測試時的可讀性。例如若想斷言名單中有某些名稱:

assertTrue(names.contains("Justin") && names.contains("Monica") && names.contains("Irene"));

這是以&&語法來判斷所有條件是否成立,如果要判斷的名稱眾多,可想而知,程式可讀性會迅速變差。如果使用Harmcrest程式庫撰寫:

assertThat(names, hasItems("Justin", "Monica", "Irene"));

程式碼就像是「斷言:名單中有某些名稱」,類似將原有需求以程式碼宣告。Harmcrest程式庫用來輔助測試,允許宣告式地定義測試規則,看來就像擴充了語言,不過儘管看來像,還是可以很清楚地分辨這是API呼叫,而非語法的一部份。

有些語言本身的語法規則,允許程式庫更適切地融入原語言中,外觀就像是語法的一部份。例如Scala本身並沒有until語法,但透過定義until函式,結合Curry、Partially applied function與By-name parameter等特性,可讓until函式呼叫像是內建語法。程式庫若可更適切地融入原語言中,甚至可建立一整套方言(Dialect),作為原本通用型語言(General Purpose Language)的子集或特定領域語言(Domain-specific language)。

有時語義擴充會達到框架層次,例如Rails善用了Ruby的區塊、Mixin、method_missing等特性,創造了專屬的MVC/Model2框架,雖說本質上是框架,但實際使用上更像是另一套語言。

封裝複雜操作進行典範模擬

用程式庫來擴充語法或語義的進一步,就是典範模擬,讓原本依A模型而制訂的語言,可融入B模型的特色。這與上述以程式庫模擬某模型來限制語言特性的方向不同,程式庫用來典範模擬時,目的是模擬出語言本身不支援的特性,而非限制語言特性。

舉例來說,由於函數式語言近來重新受到囑目,許多開發者開始思考如何使用不具備函數式完整條件的語言,進行函數式風格的設計,然而實作細節往往過於複雜,因而有開發者嘗試從程式庫的角度來模擬函數式特性,像是將延遲(Lazy)、不可變動(Immutable)資料的結構共用等複雜操作,封裝在API實作中,留下函數式的API外觀,讓開發者得以專心使用函數式風格進行程式撰寫。

具體實例像是Functional Java程式庫,嘗試讓依物件導向模型而生的Java,也可透過程式庫直接取用有別於物件導向的資料結構、無副作用方法等函數式風格的特性與好處。

在取用程式庫時,首要在認清程式庫的的目標與角色,程式庫對於程式開發才有正面幫助。程式庫若定位在框架層次,就應確認是否遵守其架構流程;若是在限制語言本身特性,就應該遵守程式庫約束,在自訂或擴充程式庫時,也應依程式庫設定的慣例或方向進行擴充,以免衍生出其他風格或破壞程式庫本身架構;程式庫若旨在擴充語法、語義甚至典範,就要瞭解擴充後的語法、語義,甚至典範其本質文化為何,方可將擴充後的功能運用在適切之處,而不是隨處強行套用。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