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拿破崙的名言,他希望士兵都能為了功名與榮譽而奮勇作戰,以擔任元帥為目標。或者我們可以說,沒有強烈企圖心的話,就不太可能出人頭地。懷抱著想要當元帥的念頭,士兵才會有責任感,否則打起仗來只會自顧自地逃命,或者消極打兩三下就躲起來。「當元帥」只是一個形容,轉換成符合現在社會情況的說法,應該就是「力求上進」,不能只是甘於永遠做一個小兵。不過在講求團隊精神的企業中,這種熱血小兵的評價是有正有負的。
很多事情因為有人「想當元帥」而複雜了起來。團隊裡面如果有人想當元帥,可能就會因為這個人的英雄主義而造成大家的失和。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所謂的好與壞,最主要的還是團隊面對內部衝突時,成員彼此是否能有良好的心理建設與更大的格局來面對。有企圖心的成員可以激勵團隊力爭上游,我們不想要的是這種不和諧情況下引發的情緒與衝突。「我喜歡用『想當元帥』的人,因為他有動機與意願把事情快速辦好」,一個成功的學長這樣認為,「如果要讓團隊快速成長,就需要用想要出頭的人。」
社會上一直瀰漫著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嘆,「可是講求團隊精神又不容許有人突出」,想當元帥的年輕人小A說,「團隊應該把成長創新當成重點、還是維持慣性穩定就好?」很多經營者一方面感嘆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卻又槍打出頭鳥,忘了自己過去可能也是搶當出頭鳥、才闖出一片天空的。我們習慣去壓抑排擠表現突出的人,這樣有點不理性,專家建議:「應該要用團隊成長的角度來衡量。」如果這個出頭鳥的意見對於團隊成長有幫助,是可以考慮支持的;如果出頭鳥來談的是人的是非,那我們確實應該給他一槍,以免讓這種互相指責的氣氛影響大家的工作。
追求卓越的團隊除了需要有追求卓越的領導者之外,成員們對於自我要求的迫切感也是很重要的。這幾年來我看過很多公司,大刀闊斧整頓內部建立紀律,在整頓的陣痛期,確實有很多人不認同,可是當整頓的結果發揮力量,每個人發現自己的努力能產出更好的產品、服務、營收與利潤,才會開始認同「整頓」與「紀律」的重要性。所以,以往被認為是亂源的「想當元帥的小兵」,只要能在體制紀律之下好好發揮,相信會給組織帶來新的氣象。
日本老企業龍角散就有過這樣的案例,第二代接班人大量採用在別的公司待不下去的特異份子,因而成功讓百年老店轉型。很多組織為什麼容不下這些讓龍角散成功轉型的「想當元帥的小兵」呢?因為慣性與權力、利益面的均衡,還有總是縈繞不去的「風險考量」,讓團隊不想變、也不敢變。「想當元帥的小兵」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當上元帥,也有可能快速陣亡,但是如果能正確驅動這個小兵的企圖心,或許是能讓企業成功轉型的關鍵。企圖心所展現出來的外在行為,如果是積極正面的,為了達成目標,想盡辦法解決問題,可能會讓團隊累趴,但如果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團隊便能因此獲得成長。過去經營者提升品質的普遍做法,是找專業的客戶(例如日本客戶)來挑剔品質、工廠管理或研發能力,因為這是客戶的要求,所以大家願意去動。可是現在競爭者多了,客戶懶得來要求我們,直接把我們換掉就好了,所以除非我們內部有動力追求向上提升,否則普遍的現象是「創新遲緩」,或是溫水煮青蛙的情況,持續一籌莫展、每況愈下。
「這團隊只有我一個人在乎!只有我一個人在動腦袋!」許多團隊的幹部常常如此抱怨,「難道他們不知道積極幫團隊設想,努力提升團隊競爭力是『升遷』的重要途徑嗎?」團隊裡面就算有小兵立志當元帥,我們還是得要告訴小兵該做什麼才能當元帥,而不是讓小兵去猜去揣摩。從一個小兵成長到可以獨當一面的將軍,團隊必須要付出很多心血與代價,但是不管我們有多麼辛酸,如果不明確把努力方向讓小兵知道,不讓小兵了解其長處與短處,那麼團隊可能會因為有想當元帥的士兵,而經常面臨該要讓小兵有所發揮、還是要保持團隊和諧的抉擇。我們希望團隊和諧成長,就得讓想當元帥的小兵知道,不管用什麼手段,和諧成長是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是績效的依據。
企圖心與自我中心不同,當前我們需要有企圖心的人才,而不是要自我中心的人才,前者可以幫助團隊,後者可能會衝擊團隊的向心力。所以別擔心啟用企圖心強的人是否會造成團隊問題,應該注意的是如何處理那些自我中心的人。賈伯斯年輕的時候因為過度自我中心而被逐出團隊,但後來卻以強烈的企圖心重返榮耀;有些時候我們或許需要想想,是想當元帥的士兵帶來的衝擊有問題,還是團隊成員安於現狀有問題?是想改變的企圖心不好?還是安於現狀的自我中心不好?我們強調團隊精神的同時,有沒有因為齊頭式的平等而扼殺了改變的企圖心呢?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02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30
2024-11-29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