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自己堅持某件事情是一種折磨,我們都喜歡那種「放棄」後的輕鬆感,強迫自己或強迫別人真的是太累了。朋友跟我轉述一個笑話,他認識一個整天喊累的上班族叫做小A,小A每天都對老婆說他堅持不下去了,不想去上班了,他想專心研究樂透來中大獎。沒想到老婆冷冷地說:不要鬧了,要中樂透也要有意志力堅持一期一期買下去,你連去上班的意志力都沒有,哪來的意志力堅持到中頭獎?

人是意志力的動物,許多人退休之後沒有重心,沒有多久人就老得非常快;可是同樣崗位上沒退休的同事,儘管勞心勞力,卻都還精神奕奕。所以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工作就是養生。」

沃勒有句名言:「儘管我們用判斷力思考問題,但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意志,而不是才智。」越到臨界點的時候,壓力越大,心裡面喊著「放棄吧!」的聲音就越大。英雄臨上戰場也都是膽怯的,必須靠著意志力與信念逼自己往前,因為有一萬個原因支持我們放棄,支持我們繼續拼命的原因可能一個都沒有。所以如果我們有很多選擇,很容易會失去堅持的意志力,因為「不做這一個我們可以做別的」,或者「幹嘛鑽牛角尖弄這一個,我們可以找其他簡單的路」。成功不是沒有捷徑,但就算是捷徑,也只是考驗比較少,門檻比較低,但可沒有說不需要意志力就可以走完。但是這裡我們發現一個捷徑:大多數時候我們運用才智解決問題,但是一但我們選定目標,或者陷入困境,就需要拿出足以貫徹任務或者逃脫困境的意志力。

環境是影響意志力的重要因素,所以企業經營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就是這個原因,要用環境來塑造大家的意志力,否則單靠個人堅持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去營造「矢志達成目標」的文化與氛圍,而不是「做到這樣就好」。所以在高度競爭環境成長的人,儘管才智不會特別突出,但因為受到環境影響很深,比較有能力解決問題達成任務。

給自己一個強烈的理由也是讓意志力源源不絕的方式,理由可以是夢想、仇恨、愛心、自我實現,甚至是不想失去機會都算。許多成功的人,內心都有一個驅動其意志力的來源。有句格言說:「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我們可以不需要從很大的理由開始,只要從做得到的先做到,獲得小小的成就感與自信之後,再來挑戰大的也可以。唐朝武則天主政的時候,江南發生叛亂,當時負責平叛的將軍們為了「先進攻敵方強的部隊還是弱的部隊」發生了意見紛歧,最後監軍魏元中說:我們先進攻弱的叛軍,讓部隊建立信心之後,強的敵軍也就不那麼可怕了。按照這個策略進行,果然士氣逐步提升,平定了叛亂。解決企業內部與外部的任何問題,也是需要考慮從簡單的開始切入,不能說我們自己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力,就認為團隊也「理所當然」要有這樣的意志力,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失敗。

國外有個節目,讓兩組人馬去攀登阿爾卑斯山,其中一組教練採取斯巴達模式,另一個則採取鼓勵的方式,最後竟然是後者的全數組員都爬到山頂,而斯巴達模式的組員則有許多中途就放棄了。領導者往往具有較深的資歷與經驗,或者有著更強烈的意志力,也有可能聰明才智勝人一籌。但是我們不一定有辦法讓團隊所有人都賣命,只能讓所有人都相信:跟著你走成功機率就大。每個人發生脆弱情感的周期不同,所以只能持續性地鼓勵,給與陽光與溫暖,讓情緒低潮的夥伴不會因為被逼到了臨界點而崩潰。有學者提出一個人要成功,需要有天時、地利、人合加上「己合」,而己合簡單講就是有著健康、陽光而堅強的意志。

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都很辛苦了,為什麼還要照顧底下的人?」這裡就是所謂的認知誤差。同仁並不會希望被你像對待小朋友那樣地安撫,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能展現出「陽光型」的意志力,而不是「苦旦型」的意志力,或者說是「正面思考型」的意志力,而不是「負面思考型」的意志力。並不是我們迷信,研究統計還真的發現好運都跟著陽光型的人走。因此,如果我們還有「為什麼還要照顧底下的人?」的心態時,其實就失去了「己合」,也就是進入了負面思考。我們要帶領團隊一齊努力達成目標,就必須激發每個人的意志與潛能,避免每個人的情緒低潮發生共振效應。

可是,跟著意志力堅強的人走,是不是會發生《哈佛商業評論》談到的「旅鼠的困境」(所有的旅鼠都跟著第一隻旅鼠跳下懸崖)呢?這事很有可能的,但是回過頭來想:跳下懸崖又會怎樣?現在的商業環境,重要的並不是「誰會不會掉下去」,而是「誰能夠爬上來」?沒有人有辦法幸運到不會掉下去,但只有具備足夠正向意志力的人才能在倒下之後再爬上來。

我們不需要強悍到挺住一切不會被打倒,但需要鍛鍊自己失足之後能夠再起的意志力。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