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遍地都是知識的世界中,就技術來說,官方網站普遍會提供文件或循序漸進的教材,技術社群中也會匯集各路人馬貢獻的資料,想從事某個技術主題的寫作之前,有時難免會想「有差我這一篇嗎?我為什麼要寫它?」
畢竟技術寫作就是技術與寫作,單純只是寫作,實在是虧大了,在技術寫作時設定挑戰目標,可讓寫作者在過程中獲得技術提升,看見不同的觀點,進一步讓文件更具獨創性。
挑戰有興趣但不熟悉的主題
大部份從事技術寫作的作者,可能是在某個技術主題中浸淫許久,累積夠多的知識、想法與經驗後,進一步想整理記錄,使之成為有脈絡條理的文件,我在先前專欄〈程式設計者的技術文筆與寫作〉中談的,大致就是這種寫作模式的意義與益處,這種寫作模式的目的在於疏理既有的知識、想法與經驗,本身也是種挑戰,在個人想法與經驗的支撐下,也會一定程度的獨創性。
挑戰有興趣但不熟悉的主題,又是什麼樣的模式?我會挑戰這個模式的起因是源於朋友的技術網站需要Java文件,初期修改了幾篇我自己網站上的文件並發表之後,覺得「這實在是太無聊了」,不過就是自己網站的文件改幾個字,然後在另一個網站張貼罷了,一點意思也沒有,還不如直接附上原文件鏈結就好,張貼幾乎雷同的重複資訊,充其量只是浪費時間,對我或文件本身都沒有任何貢獻。
為了讓寫作過程多點樂趣,我決定挑戰有興趣但不熟悉的主題,當然,不能有勇無謀,因而我挑選的主題還是與Java有關,因為從熟悉的生態圈出發,才能具備穩固的後援;而為了穩紮穩打,挑選的主題下具有概念分明獨立的子主題,這樣我才可以從容地思考個別子主題下的技術,如何使用?為何如此使用?以及進一步拆解為什麼可以如此使用?
攻破一個子主題之前,下個子主題仍是未知,是這種挑戰在過程中之所以有趣的地方,每攻破一個子主題都會有一種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會自然溢於文件之中,當然,這樣的寫作模式下內容可能會不周全,雖然有缺點,但也是此模式下的另一樂趣。你會引來其他網友的挑戰,有錯誤的部份當然要修正,若只是觀點或論述重點不同,就別太擔心這種事,因為,天底下不存在完美的觀點與論述,其他網友的挑戰反而能讓你更確立,自身寫下的文件中是否表達出原本想呈現的觀點或論述重點。
挑戰從文件建立文件
在學習技術的同時,無論是官方或非官方,總是會有一些既有的文件,在閱讀的過程中隨時作些實驗、筆記、註解或心得,是常見的技術寫作方式,這大概是我經營自己網站時最常用的模式。
挑戰從文件建立文件,則是更進一步,要求自己針對官方或非官方發表的主題進行一次全新的寫作,如果已有英文文件發表過相同主題,在寫作過程中,時時慎防淪為翻譯;如果是中文文件,在寫作過程中慎防將既有文件換句話說,在別人發表過的主題下再度進行寫作,得更有更好的切入點、策略與方向。
挑戰從文件建立文件最好的切入點,就是自身感覺到官方文件不甚優良的時候。
舉例來說,托管在Google Code的guava-libraries,本身附帶的wiki文件無論是數量或範例,雖然還算豐富,然而,亦常見有開發者不甚明白運用程式庫的場合(Context)及運作原理,其中,大部份的疑惑是來自那些隱含著函數式風格的API,部份來自流暢Fluent API隱藏起來的實作細節,而這些是官方文件較少著墨之處,此時,可試著挑戰從這兩個角度來為guava-libraries這個主題撰寫文件,建立起對guava-libraries更深的認識。
挑戰從文件建立文件的另一切入點正好相反,困難度也較高,在官方文件或相關書籍文件寫得還滿完整的時候,可構思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撰寫相同的主題,是否能有發揮的空間?
舉例而言,我的朋友qrtt1跟我談到,有些Gradle文件只是書上的東西再說一次而已,因為他自己看書也沒有很融入,因而想寫出那些,他覺得該有,而書上沒有放進去的主題,不是完整地介紹所有功能,而是介紹理解它的材料,與實際使用上比較需要知道的東西,qrtt1談到:「重複的工作,沒有太大貢獻,要找出新的產出形式,並且對整個知識的圈圈有新的貢獻」。
嗯?怎麼看起來,無論是文件好或不好,觀點都有點類似?其實重點在於,文件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從文件建立文件總會有挑戰的切入點,端看你在相同的主題下,將重心擺在哪個方向,當你有策略地朝著規畫的方向逐步挑戰成功,自然就會帶來成就感,連帶能滿足既有知識圈中的另一群人。
挑戰受制的條件
在寫作時設下限制條件,也是有趣的挑戰。
舉例而言,相對於我自己網站隨性的筆記,在撰寫iThome專欄時,我會有2600左右的字數限制,就這兩年的專欄寫作經驗發現,2600左右是個有趣的字數限制,這迫使我在實際撰寫文件前,就得預先構思文件中要有哪些綱要,每個綱要下得包括幾個概念用以形成段落,實際寫作時字數可能過多,那就得考慮將文件修枝剪葉,並抽取多餘論述中的相同概念,因而能更進一步探究主題下的本質,實際寫作時字數亦可能不足,這迫使我必須多做一些思考,因而發掘出更多寫作前沒有考慮到的觀點。
如果你對某個主題擁有寫出一整本書的熟悉度,技術寫作時可設下的限制條件,就是時間限制。
有時因為太熟悉了,要你在兩天、六小時甚至一小時內介紹該主題,反而是種挑戰,挑戰並非來自看完受限時數下的文件,就要能讓讀者飛天鑽地,而來自有限時間下,得呈現主題中最主軸、優良或精華的部份,並留下更多的參考文件或資源鏈結。有個網站〈Learn X in Y minutes〉就是這樣的概念,在幾分鐘之內讓你旋風式地概覽有興趣的語言。
設下更短時間限制的另一頭,就是設下更長的時間挑戰,就像〈iThome鐵人賽〉連續30天不中斷地發表文章,這代表你得事先規畫、構思30篇文章主題如何銜接,重點是你每完成一篇都得還有接續下去的動力,30篇算是滿多的篇幅,如果寫作的內容連自己都覺得無聊,或者純粹像在將書的重點謄到文章裏,就算你想事先寫好30篇,再逐日逐篇發表,十之八九也會無法堅持下去。
技術寫作時,亦可對主題設下環境限制,像是在完全不使用整合開發工具的情況下,逐步建立應用程式;在介紹Gradle的文件,乾脆就完全利用Gradle下載必要的程式庫、建立資料庫、啟動Web容器、自動化測試與部署等;或者在支援Groovy DSL的框架中,試著完全用Groovy DSL來完成組態設定,這些都是可挑戰的環境限制,完成挑戰後寫下的技術文件,也會是非常有獨創性的內容。
自身Level Up,就是文章的Contribution
Contribution這個英文詞,開發者應該相當熟悉,像是在GitHub上,開發者對特定專案的Contribution,可彰顯開發者在開發能力上的特質。類似地,想讓寫作文件時具有獨創性,也必須注重文件本身對該主題會有多少貢獻度。
近兩年我在寫作iThome專欄秉持的原則之一是:「如果寫完後,沒有任何Level Up的感覺,那就一點意義也沒有」,試著將這樣的概念放到其他的技術寫作中,就是挑戰式的寫作,挑戰意謂著有困難度,挑戰成功意謂著找到方案,在你感受到Level Up的同時,文件自然就會有貢獻度,也就是文件本身價值的所在。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