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人人叫苦連天,該做的事越來越多,領的薪水卻並未跟著水漲船高,也沒時間好好休息。但另一方面,我們又自豪於「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樣的稱讚,認為做事主動積極、提供貼心的服務是必須的。這兩種心情,似乎相互矛盾。工作者笑臉迎人的背後,需要付出無數的心力與時間,的確有吐不盡的苦水,而且不一定能得到等值的肯定與回報。
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嗎?我想大家心裡都有數,從面對升學考試到進入職場工作,我們都有類似的經驗,要達到目標和期望的成就,往往需要很多條件配合,例如一般人所熟悉的天時、地利、人和,除此之外,所要下的功夫,並非只是看耗費多少氣力,還要仰賴是否深入、周延,力求精準到位,以及達到一定的完備度。
而且許多產業當前都面臨到經營日益嚴峻的情況,已經不能單靠「拼經濟」的大無畏精神,作為支撐自己前進的動力,還需要學會用更靈活、更有智慧的方式來應對變局。而這也許是近幾年來,我們一直聽聞到政府與企業提出許多以「智慧」為名的各種創新應用口號,像是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商業、智慧製造……,試圖以資料分析、物聯網、自動化處理機制,提升效率與反應速度。
然而,假如我們擁有足夠的智慧,能夠更精確地判斷、做出最好的決定時,後續的關鍵仍在於如何落實、執行,並且能真正幫助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是落入物質主義,變得更貪婪、更煩惱。
而對於經常面臨到颱風威脅的臺灣來說,每次的預防與處理過程都是一場巨大的「智慧」考驗。例如:該不該放颱風假?遇到原水濁度過高時,應停水還是繼續供水?要以氣象的預測資料為主,還是順從民意?在最近蘇笛勒颱風、杜鵑颱風來襲,就出現了難以做出決定的困境。本來北北基地區決定九月29日停班停課半天,後來改為全天停班停課,結果颱風在28日傍晚登陸,但在29日清晨就出海了,暴風圈隨即遠離臺灣,使得許多人批評沒必要放颱風假。
對於這項決策,臺北市長柯文晢懊悔地說:「這種天氣放颱風假,對不起國家民族」;新北市長朱立倫則說,做決策要整體考量,「不是只考慮SOP」,放颱風假是基於南北交通和市容整理等共同考量,不能只根據中央氣象局的風雨預報;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以後不會被動式的照單全收,會有自己的決策和決定。
其實,不論怎麼做,都無法讓全部的人滿意,有些人認為應回歸專業的氣象局預報資料,做最專業的判斷,因此,最初只放假半天的決定,即基於這一點來考量;但一牽涉到人的工作和生活,就要衡量更多因素,不能只看因停工帶來的產值損失,人命關天,而且人不能只顧慮自己,還需安排家人的作息起居,此外,還有許多人因中秋連假返鄉探親,因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停擺而無法回到工作崗位,所以後來決定放全天。
當然,協同作業的過程的確有瑕疵,就算不滿意,還是要接受這個後果,但顯然三方並沒有共同承擔的默契,並未表現出身為大型都會首長應有的宏觀格局與氣度。
這也突顯了我們的問題,智慧不只是針對事物、技術、成本,智慧最終要用在人的身上,提升人的工作和生活品質。問題最嚴重的部分,仍然是人本身如果不夠有智慧,就算有再強大再準確的分析預測能力,也敵不過人的無知和盲從。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5-01-24
2025-01-26
2025-01-24
2025-01-26
2025-01-24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