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信任!重新定義資訊安全模式
傳統上,我們在畫分安全性等級時,往往單純以「內」與「外」來區隔是否信任,然而,身處當前網路邊界日漸消弭的環境之下,我們再也無法輕易透過這種二分法,來界定安全防護的實施方式,於是,零信任(Zero Trust)這種看似極端卻不得不然的控管概念,應運而生
傳統上,我們在畫分安全性等級時,往往單純以「內」與「外」來區隔是否信任,然而,身處當前網路邊界日漸消弭的環境之下,我們再也無法輕易透過這種二分法,來界定安全防護的實施方式,於是,零信任(Zero Trust)這種看似極端卻不得不然的控管概念,應運而生
面臨各種資安威脅橫行的局勢,內部網路環境、公司管理的個人電腦都有可能受到攻擊而癱瘓、遭駭,甚至反過頭來成為加害者,早已沒有內外之分,因此,零信任的管理模式已勢在必行
網路與應用系統變得越來越便利,也讓惡意威脅有了更多可乘之機,使得資訊安全狀態持續惡化,然而,零信任模式的出現,並非否定信任的價值,而是一種不再拒絕盲目信任的徹底覺悟,決心面對各種可能的風險
Google內部採用零信任網路(Zero Trust Network),讓員工可以不需要透過以VPN為核心的特權企業網路,進行遠端連線作業,Google技術長辦公室技術總監Max Saltonstall表示,為此需要把存取權控制從網路轉移到使用者與其使用的裝置上。
美國政府和臺灣政府都有資安長的設置,但是,臺灣企業普遍沒有設置資安長的習慣。其實,資安長設置是一種企業已經將資安納入營運風險的表現,也是落實資安治理的第一步,而資安長若能獲得公司高層甚至董事會的授權,更能發揮實質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