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費該不該漲?」是每年都要發作一次的熱門新聞議題。
問問題的方式被這樣設定了,於是乎我們當中的多數人也就得自然而然地選邊站,站在贊成或反對的兩邊。
但是如果我們問,今年高中職的學費有沒有漲?除了家中有高中職學生的家庭之外,否則大概沒幾個人答得上來。難道,跟大學學費相比,高中職的學費漲價與否就比較不重要?這會是個奇怪的說法,現在如果高中職未能畢業,可能連要在便利商店打工都很困難,大學畢竟不是義務教育,沒念也不至於讓你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
沒人管的高中職學費要多少錢呢?根據教育部公告的96學年度高中職收費標準,在一學期的學雜費部分,公立高中7,980元,私立高中1萬6,440元到2萬6,860元;公立高職6,730到6,830元,私立高職1萬6,170到3萬6,260元。這是官方所公布的數字,不過,根據媒體報導,薇閣中學等明星高中職,每個學期的學費則可達七、八萬元臺幣之譜。
就算我們不去考慮那些貴族學校的學費,三、四萬元學費的私立高中職和四、五萬元的私立大學比較起來,那個貴呢?稍微對教育的成本結構有了解的人都不會懷疑,當然是私立高中職比較貴。大學正教授的月薪約在十萬元之譜,每週僅授課6~7小時;高中職教師的月薪大概是大學正教授的一半,授課時數卻是兩倍以上,更不用提大學的設備支出、研究獎勵、校園維護等等軟硬體的成本,必然也都遠高於高中職的營運成本。
更奇特的是,越是基礎的教育,臺灣人似乎越覺得花大錢投入高消費才是應該的。根據新聞報導,私立康橋小學的學費每年高達三十萬以上,私立的明星雙語幼稚園得年繳數十萬還要抽籤才進得去。
從基礎教育的學費來看,家長們似乎也都覺得高額的才藝與學業補習費用是理所當然的,但唯獨對於可能是低中高等教育當中,成本最高的大學教育費用,我們卻是斤斤計較,年年都要嚴密監督它的漲幅。
不少支持大學學費調漲的人士,經常引用其他國家的學費水準比較,來申論臺灣的大學學費並不算貴,但是因為這其中牽涉到國家體制、生活水平、大學類型、學生來源等等因素,要直接進行跨國比較並不容易。姑且不論臺灣的大學學費是不是比其他國家來得貴,但是臺灣的大專院校並沒有比國高中小學、乃至幼稚園與補習班教育來得貴卻是事實。即使每年提撥給大學的教育經費連年緊縮,臺灣的國立大學學生每年享有的教育經費補貼仍然有15~16萬元的水準,對比來看,每名小學生每年分配到的教育經費則只有7萬元左右的水平。政府如果真有心要提高教育經費,究竟是應該優先補助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呢?
總的來說,當前我們的教育,最需要政府補助的是中小學教育,而不是大學教育;真正收貴高昂,有暴利可圖的,是那些私立的幼稚園、中小學乃至於補習班教育,可怪的是,從來沒有人去關心過這些私立教育機構的學費漲幅有多少、是否合理。
為何臺灣的家長與學生相當在意大學的學費多寡,卻又對先前教育的經費如此慷慨,那麼地不以為意呢?我猜想,臺灣的家長們可能普遍有一種認知:讓小孩讀書到高中畢業,打好求學的基礎,是父母的責任,至於到了大學階段,就不是家長或是家庭的責任範圍。父母自己認為不該為大學教育負責操心,那麼誰該來負責呢?似乎就是國家了。
作者簡介:
王盈勛─iThome電腦報總主筆
曾在科技財經雜誌任職,擔任過鄉下第四臺的節目部經理,現為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擁有政治大學科技管理博士、英國Brunel大學傳播與科技碩士學位,著作包括《世界是斜的》、《微軟生存之戰》及《白話數位經濟》等書。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