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個情境:和你一同開發某個系統的同事請假了,不幸的是,這個系統臨時發生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修正,但無論如何也無法連絡上這位同事,這種情況該當如何?

倘若只有這位同事了解詳情,其餘的人即便手上能存取出了問題的程式碼,面對錯綜複雜的邏輯,不見得能在短時間內理解。而且,貿然地動手修改,一來不見得能解決問題,二來就算能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由於軟體的高度複雜性,也很有可能引發意料之外的副作用。

XP打破工作切割方式,程式碼不再隸屬於特定人
這樣的情況,其實在我們的開發生活中偶爾會發生,而類似的困境其實導因自常見的開發方式。或許你的團隊也是這樣,完成了系統分析、系統設計,接著專案經理將撰寫程式碼的工作以某種單位拆解,然後分派給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

這是相當常見的工作分派方式,我們常常會聽到:「A,你負責這幾支程式,而B,你則負責另外那幾支程式。」之類的話,便是屬於這一種模式。程式碼是以「支」為單位,而每個人的程式碼編寫工作之間很少有交集,分頭進行,各自埋首完成自己的目標。

只有當程式與程式之間需要相互整合時,你才會和那些一同開發專案的伙伴們互動得較頻繁。但即便如此,每個人多半還是在介面層次上進行整合,因而將對方的程式模組視為黑箱,不會細究其中的內容。

可是,當團隊成員對彼此的程式碼冷漠及陌生時,就會衍生出上述的問題。

除了臨時救火之外,軟體開發團隊難免遇上人員流動。只要發生這種情況,多半就會衍生出交接的需求,而這所謂的交接,實際上時常只是形式上的交接。承辦的人員,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真正了解他所接收的程式碼細節處,究竟是如何構成及運作的。

面對上述的問題,極限編程(eXtreme Programming,XP)提出了一個稱為「集體程式碼共有(Collective Code Ownership)」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專案中的每個人都有權力及能力,基於增加功能、修正錯誤,以及重構的原因,更動系統中的每一行程式碼。

系統中的某一程式碼片段,不再隸屬於特定的一位程式人,也不再只是「某人負責那一支程式」。每個人都應該能夠輕易讀懂系統中的每一段程式碼,明白這段是如何運作,知道如何為它添加新功能、如何修正或重構,不致於引發意外的錯誤。在程式碼共有的團隊中,發生了緊急的問題時,每個團隊成員都具備能力處理。即使發生了人員流動的情況,其他人也很容易替補上這個人原有的工作。

這聽起來真像是開發團隊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呀。

真正的程式碼共有,需要搭配搭檔編程及系統隱喻等準則
這樣的想法,和傳統上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模式大相逕庭。而這樣子的概念想要在實務上落實,也需要克服不少的挑戰。

在極限編程中,搭配許多實踐準則,才有可能達到這個理想的目標。例如,透過搭檔編程(Pair Programming),時常變換一起搭檔撰寫程式的伙伴,使得每個人具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系統中各個面向的程式碼。

此外,透過建立系統的隱喻(System Metaphor),讓團隊的成員能以一致的規則,為類別、函式、變數等命名。隱喻最大的作用,在於讓團隊中的成員能夠操弄同一套語言及詞彙,使得程式人們能夠輕易地望文生義。

這套語言及詞彙不僅是共通的命名慣例,更會使得許多特定用語有著特定的意義。例如,設計模式就是一組隱喻,當你看到了名稱中帶有「Factory」、「Proxy」等詞的類別時,你會立即明白它們的作用,而不需要額外多說明。這正是隱喻的作用所在,能夠大大減少溝通的時間,也降低發生誤解的情況。程式碼本身將更能自我說明(Self-Documented)。

當然,除了系統隱喻之外,程式碼撰寫時的標準也是同等重要。所有的團隊成員都必須依循相同的程式碼風格寫作規範(例如編排的程式碼準則),這麼一來,每個團隊成員才能無障礙地閱讀及修改。

XP更主張設計要簡化,盡可能地簡化程式碼、降低複雜程度,這能提升程式碼的易讀性,不造成誤解,當然有助於程式碼成為共同擁有。

程式碼共有的另一個好處:可以學習到高手的開發手法
XP將此稱為共同認識(Shared understanding)。XP透過上述的準則將程式碼與開發成員之間的一對一關係,擴大成為多對多的關係,一段程式碼不再為單一開發者所獨攬,所以這位開發者不再成為這段程式碼的瓶頸。由於程式碼成了團隊所有成員共同擁有,對於系統程式碼的認識,會動態而且持續地在團隊中流動。

雖然並非每個團隊都適合實施XP的方式,但這些實踐準則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引。即使不採用XP的開發方法,我們仍然可以藉由XP的實踐準則,提升程式碼的共有程度。

對於程式碼,程式人普遍不習慣共有,多半也排斥去修改、甚至是閱讀其他人所撰寫的程式碼。但推行程式碼共有好處實在不少,除了可以解決上述提到的維護問題,以及人力銜接的問題之外,它也提供一個可能性,讓程式人之間的知識及技巧能夠在團隊中流動,而這一點對團隊帶來的助益甚大,因為這樣的做法,讓成員間彼此有更多的機會,見識到其他人所撰寫的程式碼,並且動手實際操弄。

見識到其他成員是如何解決問題,這是真正的學習,不僅只是那種來自課堂上,或從書本上的學習所得,而是親眼見到其他高竿的傢伙,看他們是如何運用自己所不熟悉的方法及技巧,解決同樣遭遇到的問題。

最好的學習就是從模仿開始
多年以來,我所參與的團隊,都主張讓每個成員寫出一致風格的程式碼,目標便是讓每一段程式碼看起來都分不清楚究竟是誰所撰寫的。也只有長久堅持這樣,才能夠讓每一段程式碼看起來都像是自己寫的。

雖然沒有實施搭檔編程,但諸如建立系統隱喻、相同的程式碼風格寫作規範,以及簡化設計等XP所揭櫫的準則,都讓我們在邁向程式碼共有時,得到相當大的助益。

即使沒有因為實施搭檔編程,而喪失了讓每個人實際接觸到每一段程式碼的機會,但是由於實施了其他的做法,使得每個人很容易在很短的時間,都能了解別人所撰寫的程式碼,並且不易發生誤解,使得功能的修改或擴充,做起來都格外簡單。

我們會交互去修改別人所撰寫的程式碼,或是加以擴充,雖然這比不上搭檔編程,但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在這過程中,新加入的成員得以透過觀摩舊有成員們的既有程式碼,迅速融入團隊的文化中,也能學習到自己所不知的技巧及設計方式。

最好的學習就是從模仿開始。模仿舊有成員的做法,可以讓新成員更快上手,也學習得更快、更有效。即使這些年以來,人們來來去去,但我們始終沒有因為人員的變化,而發生交接上的問題。

如果你的開發專案沒有程式碼權限控管的問題,那麼推行程式碼共有,肯定能為團隊帶來益處。

作者簡介:
王建興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的博士研究生,研究興趣包括電腦網路、點對點網路、分散式網路管理、以及行動式代理人,專長則是Internet應用系統的開發。曾參與過的開發專案性質十分廣泛而且不同,從ERP、PC Game到P2P網路電話,都在他的涉獵範圍之內。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