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臺北地區的捷運系統運作,大體上來說表現相當傑出,系統故障率低,環境維護整潔,乘客上下車秩序井然,即使和許多有百年捷運史的城市相比也絲毫不遜色。

但是這樣的捷運系統,在某些地點、某些時間點,卻就完全變了樣。我住淡水,淡水每到周末假日,捷運站總是擠滿了觀光人潮。觀光客散場回家的高峰在傍晚到晚上八九點間。每每我在這個時候從市區回到淡水,捷運的車門一開,大批的乘客就如同蝗蟲過境一般,慌慌張張急急忙忙地湧入車廂搶占座位,完全忘卻了捷運先下後上的基本禮儀。

起初我對這樣的行為是感到憤怒,怎麼會只為了有座位可坐,就如此這般吃相難看地搶位置?更何況還有不少人是利用他們的小孩身形較小、行動敏捷,加上又沒有面子問題的優勢來搶占座位,簡直活生生是「反教育」的現場示範。

但是後來我仔細想想,假日淡水遊客這樣的行為頗有值得進一步探究之處──會在周休二日搭捷運到淡水一遊的人,多數必然平常就有搭乘捷運的經驗,同樣的一群人,為何平日就會循規蹈矩,到了周末的淡水捷運站,為何全然就走了樣呢?

最直覺而簡單的解釋當然是說,因為有人率先橫衝直撞地搶座位,其他人有樣學樣,排隊的規矩也就被打破了,而且進而形成新的「淡水規則」。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解釋只解釋了一半,而且是後面的一半;這樣的解釋不能進一步說明為何在捷運的其他車站裡,沒有人身先士卒不守規矩,而只獨獨發生在捷運淡水站。

依我的猜想,這些捷運乘客貌似莽撞的搶座位行為,其實是非常符合「經濟理性」的行為,是潛意識裡精密算計的結果。一個上班族周末在淡水搭捷運,和他平常搭捷運上下班可能有以下幾點不同:

● 在淡水搭車之前,你可能已經頂著大太陽,在海邊走了3個小時的路,所以你很需要坐下來歇歇腿;相反地,從公司下班前,你可能已經在辦公桌前坐了大半天,所以你並不介意站一站。

● 淡水站是捷運淡水線的發車站,列車在停靠之際等於是「空車」,冒險犯難衝上車有位置可坐的「機率」大增;相對地,多數上班族下班搭車的據點,車上還有大把空位的機會並不多。

● 你在觀光據點遇到熟人的機會相對較小;反之,下班時,你和老闆、同事、客戶的下班時間不會相去太遠,在捷運遇到的機會相對來說高出許多。

● 捷運淡水站和動物園站兩者的角色有點像,但是淡水線比木柵線長得多。

因為這樣的幾點不同,我相信多數在淡水站搶位子的乘客,其內心其實是隱隱然感到不安、有那麼一點罪惡感的,但是他們還是這麼做了。因為在這樣的時間點、這樣的地點搶位置,休息的效益最高、搶到位置的機率最大、遇到熟人的機會最小、乘坐的距離最遠,失卻那麼一點優雅、違背那麼一點心中的道德界線仍然是值得的。換句話說,在淡水站犯規的「價值/價格」比最高,是勾引人們在淡水捷運站做出他們平常不會做的事的主要原因。

經濟理性經常在背地裡主導我們的行為模式,我們經常誤以為是道德規範而不自知。

作者簡介:
王盈勛─iThome電腦報總主筆
曾在科技財經雜誌任職,擔任過鄉下第四臺的節目部經理,現為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擁有政治大學科技管理博士、英國Brunel大學傳播與科技碩士學位,著作包括《世界是斜的》、《微軟生存之戰》及《白話數位經濟》等書。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