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賣門票、賣彩券的系統(軟體+硬體)剛上路時,總是會當機?這種事情讓人們對於電腦系統產生了「不用不行,用了卻很擔心」的感覺。現實生活裡面,系統也總是有突發性狀況──公司的電腦系統偶而當一下,網路每隔一陣子就不通,病毒三不五時就發作,無線網路其慢無比,笨重的筆記型電腦卻又脆弱不堪。
在過去,我們總是期待著,下一臺電腦會更快,未來的筆記型電腦可以更小更有效率,網路可以不要這樣沒事就來斷一下,最好那些無聊到有時間寫病毒的人趕快消失......這些願望顯然是不可能實現了,新的電腦縱然有著更強的CPU,然而卻搭載著更花俏、更耗記憶體的作業系統,問題還是沒解決。
「別再期待下一個系統了!」今天我終於忍不住,老實告訴一個朋友:「下一個系統有下一個系統的問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便宜好用功能多的軟硬體。」這是事實,當我們在抱怨手上這臺電腦、這個軟體,以及網路連線讓人偶而很無力時,有沒有想過,即使換了新版的軟硬體,我們也只是從一堆舊抱怨換成新抱怨而已。
用新產品來沖淡甚至轉移客戶的抱怨,一直是很有效的方法。連我們自己都會跟客人說:下一版會改正這個問題喔!至於下一版是什麼時候?反正先過了這一關再說。這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觀念,理論上我們應該收集這些問題,並加以修正改善到產品中,以提升品質。任何產品剛推出的時候,我們確實已經做到實驗室與量產能夠做到最徹底的品管了,但是實際推廣到市面上的時候,由於參雜了許多的變數,還有同時運作數量太過龐大造成的共振效應,導致產品使用的問題,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
之前帶過一個年輕的工程師,當時我們的系統因為受到巨量的連線衝擊導致常常當機,在疲於奔命之時,工程師難免抱怨連連,甚至覺得做不下去了。還好有些資深的同仁講了比較中肯的話:「遇到這種問題應該高興,因為去別的地方哪來這種機會看到這種問題?」離奇的問題,老實說常常看到,不管我們走到哪裡,做什麼職位,只要沒有認真面對過,沒有花心思去解決,就永遠會被這些問題糾纏。更何況有很多的狀況只有在大公司或大規模的系統裡面才會發生,遇到這些難得一見的IT問題,資訊人員確實應該感到興奮而不是沮喪。
常常會有人問我,公司目前正在用某某套裝軟體,要不要升級成新的版本?其實這並不能算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而應該說,是一個能力有多少就做多少的問題。如果公司沒有足夠的人力來維護,當前系統的問題如果還能接受,那就持續使用吧。不過有一個觀念必須要弄正確,就是不管系統是新還是舊,勤勞備份資料是必要的。功能夠用就好,重要的資料必須要自己備份起來。
我常常幫投資者評估新技術是否值得投資,心裡總是有很多感慨。我確實常常見到很多驚人的技術,但是話又說回來,研發這些技術的工程師,卻很少認真考慮過採用這個技術的客戶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因此系統導入總是發生叫好不叫座的情況。
有很多技術人員常常跟我抱怨,這個世界很不公平,為什麼技術好的人沒辦法賺大錢,錢反而是那些靠嘴巴、靠交際還有出錢不做事的人賺到的呢?這個問題我也一直都很疑惑,後來有個學長指出了重點:「重點不在於你說的新技術有多好,而是在於他敢不敢用!」舊的東西,問題是已知,新的東西,即使宣稱已經排除舊的問題,但仍有未知的問題存在,反而更難控制。萬一又是獨門技術,客戶一定很擔心會被你掐住脖子。
話又說回來,身為使用者的我們,之所以抱怨系統、電腦太爛,有蠻大的成分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它。就拿大家最常碰到的ERP系統好了,真的有人認真了解過裡面的功能與流程嗎?我聽到所謂的不好用,竟然大多數是認為ERP的流程與企業本來的流程不符合,或者沒有人知道裡面有我們要的功能。
有很多人的電腦太慢,往往是不正確的使用習慣所造成──裝了很多軟體,或者平日使用的時候,同時開啟很多應用程式與視窗,導致記憶體被耗盡,而不是系統有毛病。就像醫生常說的,如果病人的習慣沒有改變,那麼很多的病是醫不好的。
既然系統不好,我們自己來改來加外掛程式如何?這並非不可行,但需要確認自己或者團隊的功力,以及企業預計的投資金額才行。有很多公司自己建立團隊動手改系統,結果到後來算一算發現,發出的薪水早就高於委外設計的費用了。
如果系統不足的地方,是否可以考慮乾脆就不要做了?還是說可以用書面的表單來協助呢?公司的運作,並沒有複雜到一定得完全要用完善的電腦系統才可以進行,往好處想,系統沒辦法做的事情乾脆就不要做,或者調整流程,按照系統的方式來做,減少出問題犯錯的機率,總比自己硬幹到後來惡化成夢魘來的好。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