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研究機構IDC的定義,一個城市要稱得上智慧城市,當地政府要有良好的覺察力,懂得使用前瞻新科技(例如雲端、巨量資料分析、行動裝置、社群媒體等),來增進市民生活品質、驅動商業投資,並帶動永續經濟發展。
科技的創新發展,讓很多生活中原本意想不到的事情變得可能,一個城市要從傳統城市轉換為智慧城市,其內部運作體系也得跟著轉換,所有的利益相關者能夠協同產生創新點子,並且聚集資金成立專案,同時管理風險,來為城市注入新應用。
「所以,對形塑智慧城市而言,真正的挑戰其實並不在科技面,而是城市內的文化、策略、人文等面向也得跟著轉變。」IDC智慧城市策略部研究主管Ruthbea Clarke說道。
從全世界來看,現在並沒有一個城市能在各個方面完整做到真正的智慧城市,「我們仍在智慧城市發展的最初開始階段。」Ruthbea Clarke說。
但仍有些城市,利用創新點子,並結合科技,產生相當有趣的城市服務應用。
計程車司機成為城市街道的影像分析系統
墨西哥的圖斯特拉-古鐵雷斯(Tuxtla Gutiérrez),原先飽受多起犯罪、意外之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其市政府建造一個整合平臺,在此平臺上,計程車司機可以用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上傳資訊,上傳後,會結合智慧型手機的GPS功能,將這些資訊以定位地圖的方式呈現。
應用的方式,其實很簡單。計程車司機平時跑遍城市各個角落,當他們在某條街上遇見突發事件時(如車禍、搶劫),就能拍下影像加上幾行文字,上傳到這個平臺。平臺的後端連接警政、消防等單位,獲報訊息後就能快速派出救援。
此外,當計程車司機行經不良路段,例如佈滿坑洞的道路,他們也能回報相關問題,提醒道路局處及時修復。
這個計畫共有3千個計程車司機參與,此平臺後端連接了46個政府局處,實施一段時間下來,回報解決的案件達上千件,也有幾百個道路問題回報,大大地改善了整個城市的風貌,降低犯罪總數、加速意外處理、道路修復良好等。
從這個案例來看,他們所使用的科技並不複雜,但是應用的方式卻相當創新。
一般來說,城市會架設無所不在的監錄攝影機,來捕捉犯罪、車禍等事件,但這個作法勢必得搭配影像分析工具,或是固定的監控輪班人員,才有辦法找出一大段影像中,哪個對警察或消防局來說是重要的事件,日常生活中,攝影機只會錄下一段又一段的人影走過。
Ruthbea Clarke表示:「圖斯特拉-古鐵雷斯應用的絕妙就在於,城市裡的人民就能是政府的分析系統。」計程車司機成為判斷哪些是需要政府出動事件的分析者,如此一來,不需導入複雜的分析工具,市民就能成為政府的幫手。
市民共同參與,改善城市道路問題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市民的踴躍參與對政府的智慧創新應用其實相當重要。而在美國波士頓,也透過市民的幫忙,成功推動智慧科技應用。
波士頓當地政府開發了一個App,結合智慧型手機的晃動感測器,當裝置產生晃動時,就會發送警訊提示。這是一個相當簡單的概念,但卻能應用在道路坑洞改善上。
只要市民平日乘車時,開啟這個App,當路經坑洞而產生上下晃動時,這個App就會結合地理位置定位,自動傳送路況訊息給波士頓政府的公路局處,提醒這個地方有道路不平的問題。訊息傳送的過程完全不需要民眾輸入訊息,這個App會自動發送警示訊息。
一般而言,政府可能會花上大筆錢請公路車巡遍城市內的大街小巷,找出路況問題然後修補,如此不僅要花上大筆錢雇用巡迴人員,跑遍整個城市後再找時間修補,也得花上更長的時間。
但是波士頓當地政府靠著開發一個簡單的App,加上市民的配合,一年就能接收到7千個路況問題警訊。省去了原本必須花費的勞工費用,甚至因為省去巡迴車輛而減少了城市的碳排放量。
然而,這些有趣的創新應用,除了市民參與將其發揮效用外,其源頭還是需要政府的觀念轉換,才能想得出這樣的應用方式。
城市發展策略決定其創新方式
Ruthbea Clarke建議,當地政府應該從下列5個方向思考該怎麼轉型成為智慧城市。
首先,是整體城市的發展策略。一個城市的文化,其實就決定了城市如何發展創新,以及政府與市民互動的方式是什麼。
接著,政府施政的運作過程也可以再檢視,重新定義政府內部架構、政策等,因為這些要素都得符合、支持城市的發展策略才行。
合作的對象也相當重要。政府的創新應用,常會尋求產業或法人夥伴,此時,政府也可以再檢視產官學之間的合作模式,以及合作後創造的商業模式怎麼運作。
發展到此,才來思考科技面。政府需要從城市的資訊基礎建設、溝通架構、後援系統等來看,確認一個城市目前的資訊發展狀態。
最後,也別忘資料處理。政府日積月累了相當多筆資料,範圍涵括地理、人文、氣候等,政府該訂定一套有效的管理與分析方式,才能在這個資訊時代,將這些資料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一個領導者,帶領城市轉型智慧化。
城市必須建立創新生態系統,拉進各領域專家
Ruthbea Clarke表示,刺激一個城市開始從事智慧相關建設的背後原因,有許多可能。舉例來說,某市市民渴望擁有更好的用水品質,而市長接受到這個訊息後,開始與環境專家合作,以科技方式改善市內用水,最後建立智慧水資源系統。
城市的最高領導人:市長,也可能成為發想源頭。像是某個具備遠見的市長發起城市轉型,並且授權給城市的CIO、財務長、專職計畫者等人,負責完成這個智慧轉型任務。
但是,Ruthbea Clarke說,城市並沒辦法靠著自己就轉型成為智慧城市,必須建立一個「創新生態系統」,或「議題性生態系統」,讓城市中不同領域的關鍵領導者、合作夥伴等共同加入,像是科技廠商、市民團體等。
政府可以透過這個平臺,與這些人共同想出創新方法來解決城市內的問題。「城市要能轉型,很大的一部分關鍵是,要建立一個政府以外的人能夠參與的運作平臺。」
而在政府的合作夥伴上,Ruthbea Clarke建議,例如選擇合作的科技廠商,應該選具備都市創新或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經驗的廠商。此外,政府也必須相信這些合作夥伴,建立彼此對未來幾年合作成果的信心,也得經常討論分擔風險的議題。
「一開始,政府可以評估合作廠商的科技運用能力與其規模,接著必須評估的,是信任度、長期發展,以及分擔風險的能力。」Ruthbea Clarke說:「雙方建立的是極為長期的合作關係。」
城市智慧轉型建設,的確是個相當長期的過程,但是,一個城市的最高領導者卻會定期更換,因此,Ruthbea Clarke認為,必須建立「機構化」,才能不因為領導者的更換,改變城市發展智慧化的方向。
舉例來說,有些政府會設立一個永續管理者/指導人,負責統整、推動城市內跨各項領域的專案計畫;或者,某些當地政府會建立一個專門的創新部門,負責集結跨政府人員與市民的想法,並實踐這些點子。而這些管理方式的創新,就稱為「機構化」。
這種作法的好處是,Ruthbea Clarke表示,當一個城市的最高領導者替換時,依循既有智慧城市發展策略的跨部門利益關係者還是能繼續一起合作,而這個特殊建立的機構也能擔當起領導者的身分,協調這些跨領域部門的參與者,並且確保長期的發展策略真正符合市民所需。
先建立溝通機制,才能讓市民參與
確認領導者後,回到讓市民踴躍參與上。當政府內部的「創新生態系統」建立後,智慧城市專案的領導者就能夠找政府內部不同部門,但對此專題有熱情的員工,參與此計畫,並建立起一套溝通機制。
有了這套溝通機制,政府才有辦法對外告知人民,人民得知政府從事智慧城市相關建設後,也才會開始談論、參與相關計畫。
Ruthbea Clarke以美國邁阿密的政府CIO為例,他會直接主動向民間的企業機構或企業主聯繫,與他們開會,告訴這些企業目前政府從事哪方面的建設,甚至詢問企業建議政府該做什麼,例如該開發哪些行動App應用才能真正幫到這些企業。
如此一來,企業自然會參與政府相關建設,因為政府所做的事真正對這些民間企業有幫助。甚至,企業也會開始對這些應用、市內建設協同合作等議題產生興趣,因而建立起眾人共同往同一目標努力的生態系統。
「這一切都得從政府內部發起」,Ruthbea Clarke說,擔任政府角色的領導者得聆聽不同部門的聲音,同時也得納入民間企業或市民的意見,政府才有辦法提供好的服務。
而政府也得更加開放自身的觀念,Ruthbea Clarke建議。
過去都是由一般媒體透過報導來監控政府,市民透過閱讀這些報導才有辦法得知政府的施政結果。但是,現在的社群媒體如此興盛,每個市民都能成為傳播訊息的媒體,例如分享文字、相片等。「因此,城市管理機構的市民參與機制也得跟著時代改變,因為,隨著科技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模式也早已改變。」Ruthbea Clarke說。
城市自找品牌形塑,將是下一步發展
從Ruthbea Clarke的經驗來看,許多城市在發展智慧城市上,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難都是市內的交通運輸問題。每天上下班的尖峰時刻交通紓緩,常是每個城市最頭痛的問題。
然而,還是有不少城市努力想出好的方式,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以英國倫敦與新加坡為例,他們都實施了差等收費的類似制度。
新加坡在尖峰時期,會收取比較高的過路費,促使一些民眾改使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或是避開尖峰時刻。雖然沒有真正解決所有交通問題,但這個作法的確舒緩了部分擁擠路段。
永續經營也是每個城市目前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現在已經有許多城市認知到,一個城市不能只有經濟的發展,而必須考慮到永續平衡的經濟發展。」Ruthbea Clarke說:「一個城市要能夠永續發展,才有辦法稱上智慧城市。」
未來幾年,許多城市將會發展得比現在看到的更加進步,Ruthbea Clarke認為,其中的一個發展潮流,就是城市開始形塑自己的形象品牌,強調不同的特色來讓這個城市變得更獨特。
目前,還有許多城市向外表示自己要成為一個智慧城市,但到了最後,Ruthbea Clarke說:「許多城市會開始向外說:『我們不僅僅是個智慧城市,也是個安全城市、環境友善城市』。」城市的品牌形塑,將成為城市智慧化的下一步發展目標。
熱門新聞
2025-02-24
2025-02-23
2025-02-21
2025-02-24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