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副校長林一平多年來對於網路通信的研究著墨頗深,也長期關注政府雲端服務所帶動的產業發展。在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核定出爐後,他對政府發展雲端服務、擴增資料庫計畫都抱持著肯定的看法。
林一平認為,如果臺灣的電子化政府要繼續深化發展,想要提供隨時隨地的服務,發展雲端絕對是不得不然的一條路。因為,隨著政府不斷推出新的便民服務,對電腦運算資源、跨平臺資源的依賴也就越來越多,這時候,將政府的服務搬上雲端就成為提供便民服務時的重要技術。
網路、共通平臺、自然人憑證是政府發展雲端的三大支柱
在林一平眼中,在過去前三階段電子化政府中,政府奠定了3樣很重要的基礎,分別是網路鋪設的普及、建立政府共通平臺和實施自然人憑證。
林一平表示,如果將國家比喻成一個人,通訊網路就有如神經系統,因此,一個國家靈不靈活,這樣的基礎建設是相當重要的。他認為,臺灣政府在基礎架設的部分其實相當有遠見,從固網、海底電纜、衛星通訊,甚至是偏鄉地區的移動寬頻,都有很高的建置率。
除了這些硬體設施之外,林一平認為,政府過去建構統一的平臺,讓很多機關的服務可以放在相同平臺進行資訊交換,另外,政府一直以來積極推動的自然人憑證,這些基礎建設都是讓政府提供雲端服務的重要關鍵。
「過去政府按部就班推動電子化政府,基礎建設都是未來發展雲端服務時重要的利基。」林一平說。
另一方面,林一平認為政府發展雲端服務除了可提供便民服務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扶植臺灣雲端服務相關產業。
現在臺灣有那麼多廠商都要投入相關產業,但是,他表示,雲端服務從建置到真正可以執行,複雜程度是建置資料中心或是機房共構的好幾倍,一開始發展就要商業化有非常高的難度,如果雲端建置後的使用規模不夠大,根本就不可能支撐營運,因此,目前最適合使用雲端的角色,就是政府,因為只有政府才有這麼大的使用量。林一平表示,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最好是平均有很大量的使用情況下,發展雲端才有意義。
雖然發展雲端服務有利於政府提供電子化服務,不過,林一平指出,發展過程仍有一些挑戰存在。
第一個挑戰是網路4G執照的核發速度。若未來政府要發展更多應用,擴大無線網路的頻寬就是一項重點,而目前政府可能還要一段時間才會發放4G執照,但他認為,一旦轉換成4G後,電信服務的價格也會因成本降低而下降,對於民眾使用政府的服務是很重要的誘因。
要發揮雲端運算的特質,不能忽略資源共享
另一個挑戰則是不同政府雲之間的規格統一性。林一平表示,雲端運算的重要特質就是資源共享以及彈性分配,因此,標準與規格就必須統一。理論上,若所有雲端服務由同一家廠商建置,未來政府所打造的每一朵雲,不僅資料的互通上更便利,也便於電腦運算資源互相調度,才能發揮雲端運算的特質。
不過,為了避免圖利特定廠商,政府比較有可能的作法是讓不同廠商建置不同的雲,再訂出統一的互通標準,讓不同雲之間的資料可以互相交換。林一平認為,這種作法確實可以解決資料交換的問題,但是在電腦資源的共享上,恐怕就是個難題。
第三個挑戰則是政府資料庫格式如何統一。
最大的困難就是不同部會由於功能、執掌不同,對資料庫的定義與格式就不同,這些差異也增加了資料庫整合的難度。舉例來說,現在學校採購的時候,都需要符合綠色採購的標準,產品本身是不是再生紙、是否符合綠色標準,這些型號都是由環保署提供,但學校採購時,並不是使用環保署的資料庫,而是教育部的資料庫,由於兩個資料庫不相通,所以,所有核對工作,還是得用人工進行。
為了要讓不同部會的資料可以互相溝通,當然是需要一些規範與標準,不過,林一平指出,資訊系統的特性是每增加一個新功能,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了維持系統的穩定性,一個機關為了與另外一個機關共通標準,需要變更的資料庫不會只有單一資料庫而已,這也讓這部分的工作更加困難重重。因此,「資料庫整合不能急於一時,這是一個永續工程,是永遠都要持續下去的工作。」林一平說。
永續經營與維護,也是林一平對於電子化政府最大的期許。他認為,一棟大樓蓋得再漂亮,也還是要年年粉刷,才能延長使用壽命。
他以智慧公車系統為例,早年其實已有部分縣市嘗試建置智慧公車系統,讓等候公車的民眾可以了解公車所在位置以及到站時間,這些系統建置好了以後,也確實營運了一段時間,可惜一段時間後,有些系統因為缺乏維護經費,當出現部分損壞時而無法維修,系統最後也只能停擺。
「這就是一開始沒有將維護的經費納入規畫,沒有預算,就不能維護。」林一平說。「政府想要做任何規畫,只要是對的,都應該去做,但是要做,就要能長久留下來,否則沒有意義。」
林一平認為,過去電子化政府已奠定幾項重要的基礎,未來4G 執照發放以後,能讓行動上網的成本下降,有利於政府提供更多應用服務。
熱門新聞
2024-12-10
2024-12-08
2024-12-10
2024-12-10
2024-11-29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