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立恒
「拆後重建,然後呢?」g0v發起人之一的高嘉良在今年的g0v高峰會閉幕上,表示反對黨第一次成為了國會多數,監督者更要反思國會的監督機制,可以有哪些更細緻的作法。他用臺灣的選舉環境舉例,整合這兩天在g0v高峰會上的講者觀點,爬梳監督者檢視政策兌現的工具,並且要求監督者也要公開資料,供全民監督。
g0v零時政府在2012年發起時,即強調開源,並運用科技的力量促進政府資料開放。而新政府即將在5月20日上陣,高嘉良對過去國會議案的揭露表示失望:「有些法案永遠都是被退回的,但現在狀況又不一樣了。」帶著改革期盼上路的新政府,監督者該如何監督並促成新政府落實公民參與,是最該關注的重點。
高嘉良認為監督國會有兩個基本提問:「做了什麼?以及什麼沒做?」,必須反思政治人物政策的兌現,並將結果回歸成為選舉的憑證或者罷免的依據。
其中,監督的事務可再分為國會與非國會。國會事務的監督主要是針對法案與發言,發言者是代表誰的利益與價值,政策的研擬從何而來。高嘉良說:「現在很多地方有類似vote matching的系統,可以做立場分析,例如沃草的立委出任務、voxe.org等。」沃草即試圖以議題分類,檢視全國立委的表態以及政見落實,並將表態立場以圖表化方式呈現。此外也可參考國外的立場分析,讓監督手法更多元。
「法案內容也要嚴格審視,問題可以拆解,從與政府合作的小專案去看整體法案。」高嘉良表示,當法案發揮價值與意義,才是有效的政見。
非國會事務則包含其他事業、經費來源等。其中政治獻金的收受有不少規避空間,監督者要明辨檯面下的金錢往來,不是件容易的事。高嘉良舉例,在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引起熱議的選舉經費問題,解決方案很簡單,「美國有Political TV Ad Archive,側錄所有的電視臺廣告,統計每則廣告播放的次數,最後將廣告次數與競選經費、政治獻金核對。」因此選舉經費就不必成為爭議與猜測的重點。甚至也可以從競選廣告的文本回收來衡量經費多寡,是否符合比例。
很多時候,監督團體的立場並不一致,「最重要的是,我們(監督者)不只要做一個完整的監督網站,而是要把資料開放,讓大家拼起來。」高嘉良呼籲不論監督者間的立場是否衝突,都必須把資料公開,讓外界可以拼湊、檢視。他認為要拆解每一個監督的步驟,並且擴大影響力。高嘉良說,目前已經有多個很棒的監督團體,也就是有多塊拼圖,各界要利用這些開放資料去拼湊出一個政府的全形。
最後,高嘉良引用講者唐鳳的觀點,從鍵盤行動主義(clicktivism)到駭客主義(hacktivism)之間,仍然有許多努力的方向,「所以,國會真的沒代誌了嗎?」他在閉幕會上以此為題,拋出對新政府的期盼、對監督者的喊話,並希望g0v可以促進這股公民參與政治的力道。
為期兩天(5/14、15)的g0v高峰會在中央研究院落幕,共計吸引約800位參與者,以及高達17國70份投稿。最後分享了15國在公民科技領域上的專長與經驗。並秉持開放參與的精神,舉辦了unconference及閃電秀。
熱門新聞
2024-09-16
2024-09-17
2024-09-16
2024-09-13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6